忠犬守废墟 狗也有“乡愁”

05.01.2015  13:13

  1月4日,瑞昌市码头镇拆迁安置小区,一只土狗从绿化带里钻出来,小区居民田宝仙眼睛一亮,但随即就黯淡下来:“唉,不是我家灰子。三年多了,看来灰子是回不来了!”灰子是田宝仙家一只养了十年的土狗。2010年,因工业开发,田宝仙家的房子被拆,但是这只名叫灰子的土狗,却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跟随主人前往新家,而是在废墟上整整守了半年多,饿得皮包骨头。直到老房子地基上建起新厂房后,才不知去向。“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啊!狗都这样,何况人呢!”田宝仙感慨万分。 ■信息日报记者曹诚平文/图

  形影相随 护主情深

  “哎,真不愿意说起灰儿,想起来心里就难过!”一提起心爱的狗狗,田宝仙的丈夫苏汉槁的眼睛就湿润了,声音也有点儿哽咽。“灰儿在我家养了十年,已经成了我们家庭的一员,突然丢了,我这心里一直空落落的!

  2000年,苏汉槁的大哥上街时,买了一只黑黄色的小母狗回家,奇怪的是,这只狗在大哥家怎么也养不熟,却老是喜欢往苏汉槁家跑。见狗儿与弟弟家投缘,大哥就干脆把狗给了苏汉槁养。这只狗长大后,看家护院,十分忠心,未经苏家人示意同意,任何人都不许进苏家一步。

  2002年,这只母狗生下了一窝小狗崽,苏汉槁除了留下其中一只小母狗外,其他的小狗崽都送了人。留下的这只小母狗就是灰儿。灰儿长大后,继承了妈妈对主人的忠心,每天都和苏家人形影不离。那时候,田宝仙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到地里摘菜卖。灰儿每天一路护送田宝仙到菜地后,就钻进山林狩猎。打到野兔等猎物后,也不会自己吃掉,而是衔到田宝仙跟前,又蹦又跳,高兴得不得了。

  “灰儿可通人性了,叫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孩子还听话!”田宝仙笑着说。有时候家里养的猪跑出了猪圈,田宝仙只要说一声:“灰儿,把猪赶回去!”灰儿就会跑去赶猪,一直把猪赶回猪圈。有时候村里一些小孩到苏家来玩,灰儿就会守护在楼梯口。孩子们在院子里怎么玩都可以,但是只要一只脚踏上楼梯,灰儿就会立即阻止,不让上楼。

  灰儿在苏家十年,看家护院,虽然很凶,但从来没咬过人。唯独有一次,它跟同村一只猛犬“死磕”上了。那次,苏汉槁经过同村一户人家时,被这户人家一只体型高大的恶狗咬了一口,灰儿立即冲上去,与体型比自己大得多的恶狗展开搏斗,将恶狗赶跑。这还不算,从此以后,灰儿只要一看到这只恶狗,就会冲上去往死里咬。直到有一次,灰儿把这只恶狗活活给咬死了!“在灰儿心中,主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侵犯了主人,谁就是它一辈子的敌人。这样忠诚的狗,真是少见啊!”苏汉槁感慨万千。

  房屋被拆 忠犬不离

  苏汉槁原来的家在码头镇龙泉村,2010年底,由于当地工业园建设的需要,他家被纳入了拆迁范围。房屋被拆后,苏汉槁家搬到了码头镇汽车站附近的临时安置点。可是,房屋被拆了,家也搬了,灰儿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旧家,仍然每天躺在老屋的废墟上。刚开始,苏家人以为灰儿是找不到新家的位置,就把灰儿牵到了临时安置点,但没过几分钟,它就跑回了老屋的废墟上。牵了十几次,次次如此,灰儿就是不肯跟随苏家人到临时安置点去。为了不让灰儿饿着,苏家人只好给它送吃的。但是,由于临时安置点距离老屋比较远,加上家里事情较多,因此给灰儿送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地。很快,灰儿就饿瘦了一圈。但即使是饿得皮包骨头,灰儿还是不肯去临时安置点。

  “开始,我们以为是灰儿认为临时安置点不是自己的家,因此不愿意去‘寄人篱下’。后来,安置小区建好了,我们搬进了自家的新房,我想,这是自己家,灰儿总该愿意回来了吧?可是,我们把它牵回家时,它还是马上跑回了老屋的废墟上。”苏汉槁猜测说,“安置小区虽然干净整洁,漂漂亮亮,但是没有山林,田地,也没有鸡鸭猪狗,加上又是高楼,可能灰儿还是喜欢乡野生活吧!

  再后来,老屋的废墟被清理了,土地也被平整了,灰儿就躺在老屋旧址边上,每天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呆呆地望着空空如也的旧址。有时候,它也会上山打一只野兔什么的回来,放在地上,然后坐在那里守着,直到猎物发臭,也不会吃一口。“它是在等我家人去拿猎物呢!都饿成这样了,还想着主人,真是叫人感动啊!”苏汉槁眼睛湿润了。

  再后来,老屋旧址上建起了新的厂房,每天车来车往,灰儿已经无容身之地了,它这才离开老屋旧址,不知去哪里安身了。“从2010年底房屋拆迁,到2011年四五月份厂房建起来,灰儿一直都守在老屋旧址上,整整守候了半年多。这么忠诚的狗,真是少见啊!”田宝仙的眼睛也湿润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苏汉槁夫妇在街上无意中看见了蓬头垢面、又脏又瘦的灰儿,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就特意带着灰儿,来到酒店,炒了几个好菜给它吃。吃完后,灰儿又走了,从此不知去向。

  狗犹如此 人何以堪

  苏汉槁家搬进安置小区后,也曾想过再养一只狗,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楼上,养土狗不方便。再说,土狗玩性大,还是适合在乡下放养,因此,他们也就断绝了再养一只狗的念头。

  “虽然安置小区环境不错,可是,我这人也是跟恋旧家的狗一样,还是更喜欢原来那种农村生活。农村里,单家独院,种一块地、养两头猪、养几只鸡,自给自足,空气又好,自由自在,比在城镇里舒适多了。而现在,地也没了,鸡鸭猪狗也没地方养了,人总感觉没了根基一样。我们这些农民,又没什么技术,只能靠在工业园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

  近年来,作为江西省工业百强乡镇的码头镇,沿江开发风生水起,大片土地被征收,房屋被拆迁,农民纷纷“洗脚上楼”,全镇有7个行政村的37个自然村搬迁,其中有4个行政村整体搬迁。目前,已有1300余户农民搬进安置小区,另有2300套安置房正在建设之中。为了拆迁,瑞昌市从市直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拆迁工作组,长期驻扎在码头镇。

  苏家的狗不愿离开老屋一事,多名市直、镇、村、组干部都向记者进行了证实。一名近几年来一直在码头镇做拆迁工作,当年也是负责苏汉槁这个村拆迁工作的干部动情地对记者说,以前,他在工作中碰到“钉子户”时,总是认为这些“钉子户”不讲道理。政府帮他们盖起新房,住进高楼,难道不比在乡下好吗?“当我目睹了苏家的狗都不愿离开故居的情景后,我的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狗犹如此,人何以堪啊!农村是农民的根,土地是农民的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乡土情结,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农村,谁都故土难离啊!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他们才是付出最多的人——不只是在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方面的付出,更是在精神情感上的付出。所以,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多理解农民,要多多爱护农民,要多多帮助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