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土豪”怎么翻译 德国小伙出书记录“神翻译”

05.08.2014  16:38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 (王鹤瑾)近日,百度贴吧的网友大玩网络词汇神翻译,将“土豪”翻译成“Too How”,“上天台”被解读为“go to die”,“好基友一辈子”是“Togayther”等,把各种网络用语、古诗词等翻译成中式英文,引发网友疯狂转发和评论。

  从“永远追赶语言潮流”的美剧字幕组,到已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的英文版《甄嬛传》,再到“大妈”、“给力”、“不作死就不会死”,那些或诙谐搞笑或令人拍案叫绝的翻译,从未淡出我们的视线。

  今年1月份的英语六级考试中,有一道题是将一篇中文短文翻译为英语,涉及中国园林、丝绸之路、中秋节等传统历史文化。考生们的翻译五花八门:“四大发明”干脆音译成“StarFarming”、“诸侯”译成“pig monkey”、“指南针”摇身一变成了高端大气的GPS、皇家竟成了“yellow home”、“中秋节”居然是圆月的节日“Full moonfestival”,“月饼”更是中外结合成了“moon pie”……

  如此神一样的翻译,令网友们捧腹大笑。有网友评论说,“你们考虑过阅卷老师的感受么!”而不少大学的官博则都幽默地点评:“四六级改革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终于学会了创造。

  德国青年出版《Chinglish:Found in Translation》(译为:翻译中发现的中式英语),图为该书封面。

  对于中式英语的现象早在多年前就已频现不鲜,因此有了“Chinglish”这个词。随之,“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Horse horse tiger tiger”(马马虎虎)、“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等词汇层出不穷。这些词汇虽然不符合语法规范,常常把人雷得“外焦里嫩”,但有时也透露着一丝幽默,令人会心一笑。难怪这种饱含中国特色的“神翻译”吸引了一大批狂热的老外网友。

  一位德国青年Oliver Lutz Radtke(中文名纪韶融)对中式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中式英语。早在2007年,他就出版了一本《Chinglish:Found in Translation》(译为:翻译中发现的中式英语),专门集结他在中国大街小巷看到的各类Chinglish。实际上,在出书之前,纪韶融就建立了个人博客,专门记载他的Chinglish见闻,每篇博客都把自己拍到的Chinglish图片,配以英文说明。网友们把他的博客趣称为“Chinglish网络博物馆”。

  如今,对于来过中国的老外来说,拍下在旅途中发现的中式英语,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络分享给朋友们,俨然变成一种时尚。有网友甚至发帖说,每当公共场所出现有趣的中式英语,没过几天它们就被换成严肃无趣的表达方式,实在“令人沮丧”。正如纪韶融所认为的,“中式英语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文字来源:扬子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