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
核心提示
平安建设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回望2014年,江西政法机关按照省委对平安江西建设的部署,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
2014年,江西政法机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建设基础牢固、水平更高、群众满意的平安江西,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5.43%,为全省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群众期待,就是政法机关不断努力的方向。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是公安机关天职所系、主业所在。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2014年,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加大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力度,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百日治安整治”、“利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及时侦破了弋阳县“10·31”特大砍杀小学生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沉重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2014年9月25日,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视频会议,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黑恶势力犯罪露头就打,除恶务尽。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黑恶势力犯罪;要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去年,全省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6741起,命案破案率达97.67%,追捕网上在逃人员13948名,同比上升14.4%。全省还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乱点243个,有231个改变了面貌,整治合格率为95.1%。
为了加快建设立体化防控体系,全省各地加强了街面巡逻防控、城乡社区村庄防控、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技术视频防控、网络社会防控、区域警务协作等“六张网”建设,“天网”工程新增探头12872个,纳入天网平台的探头总数达54142个,通过天网协助查破各类案件16493起,同比上升15.6%。许多地方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地网工程”建设,现有1.5万余家商铺、学校等入网。
为了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各地严格落实枪支弹药、危化物品、散装购销汽油等重点物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消除了一批治安隐患。去年,全省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99.8万起,并在全国率先建成交管综合研判分析系统。
2014年,全省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0.7%。
全省政法机关高扬法治利剑惩治犯罪的一系列有力之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平安感受。
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
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
为适应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需要,江西政法机关着眼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抓牢抓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实行了稳评事项报备制度,组织开展打造稳评精品案例活动,全省共对1691件重大决策开展稳评,促进了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鄱阳湖区12个县(市、区)联谊联防工作模式是我省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创举,自2003年开展联谊联防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对维护鄱阳湖区和谐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为促进全省社会稳定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
2014年以来,湖区各地、各部门依法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17处重点水域、462处治安隐患,近九成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多数地方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2014年,江西建立了人民调解信息化业务平台,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司法协理等机制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省去年共化解矛盾纠纷14.3万件,化解成功率为96.5%。
依法破解影响稳定的突出难题
医疗纠纷因其调处难、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为治理医闹、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江西选择了依法、讲法。
2014年5月1日,《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理法规。该条例实施后,让警方执法更果断、有力,许多医闹迅速得到妥善处理,家属最终也选择通过理性、合法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为了进一步维护平安和谐的医疗执业环境,去年我省组织开展依法处理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医闹事件245起、立案79起。对33起医闹、医赖典型案件,实行一案一策,依法处理。全年全省医疗纠纷同比下降31.2%,医闹事件同比下降78.8%。我省的做法有效遏制了医疗纠纷中“大闹大赔”和“信闹、信访、不信法”的不法行为,还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介绍。
针对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不断增多的情况,我省高度重视,加大了工作力度,去年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开展了涉环保建设项目维稳专项行动,对100余件重点信访案件逐一督办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及时排查化解稳控可能引发不稳定事端的环境污染纠纷105件。
另外,针对非访突出问题,我省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信访过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10条硬措施,对17类信访违法犯罪行为,逐一提出定性处理意见,依法规范了信访行为,进京非访总量同比下降68.4%。
在不断创新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好典型好经验不断涌现。比如针对依法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省交通系统在建工程项目实现“零拖欠”,这一做法正在全省推广。
我省非常注重排查化解涉稳突出问题,去年全省排查掌握4733件,化解成功率75.7%,同比提升5.3%。一些“老大难”事端得到遏制,其中权属纠纷、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引发不稳定问题分别下降41%、33.1%、17.7%。
创新管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
充分发动基层综治力量服务基层,是平安创建的要求。2014年,全省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已建成20636个,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率分别达到100%、100%、99.88%,平台在服务民生、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基层平安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网格化管理在全省全面启动,全省县、乡、村(社区)网格化覆率分别达94.58%、85.56%、87.42%,配备了25600多名网格员。
这些有力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力度,我省县(市、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1.2%,乡镇(街道)平安创建达标率达86.2%,村居(社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87.8%,5000多个村居实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及矛盾零上交,打造了一批基层平安创建品牌。
2014年,全省建成安置帮教基地239个,106个县(市、区、开发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6149人,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矫正监管平台,有效防范了脱管漏管,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数。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33个县(市、区)重点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了中央综治办验收,其余县(市、区)也已推开此项工作。我省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去年还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文/新法制报记者廖世杰 图/新法制报记者韩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