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环保局长的忏悔是一种控诉

26.03.2015  18:23

  3月23日,环保部主管的微信公众号《环境保护》刊发一封来自基层环保局长的匿名信。该局长说,自己名义上是环保局长,实质上是“公关局长”。

  环保局长与“公关局长”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带领团队惩治不法、治污利民,后者反其道而行之。匿名信写得很清楚,“公关局长”主要职责:第一帮县里重要的项目和企业跑环评;第二应付上级环保机构的检查;第三在县里引进重要企业项目时给承诺,有检查时帮他们通风报信,想办法将企业排污“合法化”;第四与新闻媒体搞好关系,不要有负面报道。谁能想到呢?一些环保局长竟然沦落至此,怨不得一些地方治污是越治越污,怨不得环境问题年复一年就是解决不了。

  民众寄希望于环保部门治污,唤回久违的青山秀水白云蓝天,而一些环保局长却扮演着“公关局长”的角色,为虎作伥、糊弄公众。这难道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只是这样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相反,它让人欲哭无泪。如果连环保部门都不能指望,环境保护还能指望谁?指望大风吹走雾霾天,还是不法企业的良心发现?环保局长的忏悔,是一种揭露和控诉,揭露了环境治理之难的真相,控诉了地方对GDP的盲目崇拜,以及一些主政官员的粗暴蛮横。这种控诉的积极意义,既在于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寻求破解之策,又在于让人们看到中国治污的希望——当今官场不乏有良知之士,他们对威权的蛮横,对环保执法的无力深恶痛绝,希望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写匿名信、忏悔书为的是寻求制度上的依据,摆脱各种威逼利诱,堂堂正正地戴上环保的袖章,关停污染企业、落实环保规定,无愧于天地良心。

  根治环境问题,除了更严格的法律保障,也离不开三大动力:中央的决心、百姓的热心、官员的良心。眼下,民众迫切希望环保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治理污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环境治理提出更严格要求;一些环保部门官员也在求新图变,力求根治痼疾,这些积极面都预示了制度性改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审视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困窘与无奈,会衍生出许多追问:为什么不能赋予环保部门垂直管理、独立执法之权,让他们能够对上面的招呼勇敢说“”?为什么不尽快建章立制,给环保部门镶上利齿,助其摆脱一幅没有牙齿的老弱之态?既然各级政府当前都把绿色GDP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为什么还是有地方主政官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仍然只留在口头上?为什么不进一步拓展民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监督权,让地方环境治理从一种部门行为充实成一种全民行动?……给这些现实问题以积极的回应,中国的天、中国的地、中国的河流、中国民众的身体、中国官员的良心就还有救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