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助孩子远离性侵的预防针

06.01.2014  11:31

        儿童性侵犯已蔓延到互联网上!

        201年1月1日消息:我国网现“性侵男童”微博圈,网友急向两地110报警。

        2013年11月6日消息:荷兰儿童人权团体虚拟女童,10周内通过视频聊天吸引了71个国家的2万多名恋童癖。国际刑警正继续跟进。

        何为恋童癖?如何让孩子远离恋童癖?

        采访专家: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医学心理科主任 李箕君

        本版采写:李兰陵

        恋童癖是一种心理疾病

        个案1:美国有个叫艾伦的,7岁时就引诱一个5岁小孩到一个货棚里······当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在一张照片中做出不雅姿势而报警时,警方竟查出了千余名受害者。艾伦被判5-6个终身监禁,还进行了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即“化学阉割”。

        个案2:ped18岁猥亵一个女孩被告发,劳教了9个月。释放出来不久,又性侵在自己家附近玩耍的7岁女孩,被判了六年零八个月;他再次从牢中出来后的那个夏天的晚上,ped邻居家7岁的小儿子失踪了,后查出是Ped掐死了那孩子,ped说:“我只是想摸摸他,但他激烈反抗并大声叫喊,我怕被别人听到,就用手掐住了他的脖子……

        个案3:北京郊区山沟里有位小学教师,因猥亵6名小学生而被捕,他在调至该小学之前,曾在某中学猥亵过一名学生。

        个案均为恋童癖!

        何为恋童癖?

        心理学称之为性变态。而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10则将“恋童癖”,归类为一种病理状态(精神疾病),定义为“一种对儿童,通常为发育前或青春早期的男孩或女孩的性偏好”。

        恋童癖者多为男性。他们对成年对象缺乏性兴趣,他们多数独身,且大多数患有阳痿。

        以异性儿童为性对象的,称异性恋童癖;以同性儿童为性对象的,称同性恋童癖;亲属恋童的,称乱伦恋童癖。

        因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对其身心健康会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各国政府均对其严厉打击。如,巴西2009年出台针对恋童癖的法律:猥亵儿童者将面临8年至15年监禁。

        美国一专家在2008年指出:每5个使用网络聊天的儿童中,就有1个受到恋童癖者的挑逗,而只有25%受到引诱的孩子会告诉家长。

        现在各国政府均已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的网上安全!

        有学者说恋童癖是天生的

        恋童癖者,为何会成为“恋童癖”?

        有个最新研究认为,恋童癖是天生的。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2013年12月25日报道,多伦多依赖与心理健康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恋童癖者有许多相似的物理特征。

        这些男性,通常比其他人矮;他们之中左撇子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倍;他们的IQ比正常值低了10-15个点。除此之外,有恋童癖的人通常大脑受过伤。

        研究者总结:除了创伤性脑损伤外,上述特征在出生前就已经奠定了。因此可以说,恋童癖带有先天的性质。

        个案2可能是“先天”的。其父就是个恋童癖者。他鸡奸过ped,尤其在ped 6—10岁这段年幼的时期,频率非常高。

        前几天,北京网友“涓儿”在网上爆料,称发现一个交流“性侵小男孩经验”的微博圈子,“其中一名20多岁的男子,身材不高,只有1.5米。

        病因是童年期心理创伤

        但是,此人“戴着一副眼镜,样子斯文”。也就是说,此人智商可能并不低;再则,个案3还是位教师,他是“学校艺术组教研组长、音乐学科带头人,多次发表过论文,编排的节目也获过市里的奖项。

        那他们怎么会成为恋童癖的?

        众多学者认为,恋童癖是由于“童年心理创伤”。

        个案1艾伦,成长于一个中产家庭,从来没有受过身体上的虐待,但是家庭氛围冷淡,家人的交流仅限于知识讨论以及礼貌,很少真诚地分享个人的感受。上学后,生活令艾伦困惑:他理解不了同学和老师的世界,感觉自己是一个另类。很快,艾伦学会了手淫。妈妈发现后十分震惊,跟他做“思想工作”,要他戒掉这个“肮脏的习惯”:“只有心理扭曲、有病、邪恶的人才会干那种事!”这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个案3那位小学教师,普遍认为他性格内向,在学校很低调,在家和家人说的话,一天不超过20句,与邻居也只是见面打声招呼,从不与对方聊天。

        其父十多年前心梗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是否有心理创伤,我们无从得知。

        4

        恋童癖者并非是猥琐男

        个案1艾伦性侵千余受害者后才被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诸多学者认为,识别出恋童癖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就外表而言,他们不一定是猥琐男,有的甚至道貌岸然、和蔼可亲。

        如个案3案发后,其家人依旧难以相信。其岳父介绍:他师范学校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还入伍,在某武警部队服役两年。“当初有人将他介绍给我女儿时,我也托人打听过,得知他虽家境不富,但品性不错。”“很孝顺,经常给母亲打电话。”“我这姑爷人是个老实的人,没出事前,我们老两口对他满意极了。”而且,“一直以来,他们夫妻生活和谐,从没吵过架。

        再则,恋童癖和被害者往往非常熟悉。

        1996年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显示,在侵害儿童的案件中,侵犯者有70%以上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而1964年的一项研究也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儿童的亲戚、家庭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

        如,个案2ped小时候就受到其父的性侵。而他本人性侵的对象,都是邻家的孩子。

        而个案3性侵的是班上的学生。

        5

        会利用人性的弱点下手

        恋童癖,往往并不搞暗处伏击那种下三烂的手段,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引诱。

        如性侵上千受害者的个案1艾伦,他的——

        伎俩一:交朋友

        在社区、教堂、童子军中找到合适的对象后,艾伦就频繁接触这些男孩,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还和男孩的家人混得很熟。

        伎俩二:倾听心里话

        没有多少人会认真听十一二岁男孩说的话,而艾伦则很善于倾听,让他们感受到艾伦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关心他们的人。就这样,艾伦一步步打开孩子的心扉,打破一个个禁忌,最后实施其病态欲望。

        伎俩三:保守秘密

        艾伦向孩子灌输,保守秘密是男子汉的责任,让孩子以为告发即罪恶,无辜地成为艾伦的“共谋者”,以致受害之后不去告发他。

        有的还会用强迫、恐吓、贿赂的方式让孩子就范;会扭曲道德的标准,逐步引诱孩子相信:事情没有什么不好的;还会利用羞耻感要挟孩子不说出去,例如把猥亵的过程拍摄下来等。

        恋童癖者通常挑选害羞、脆弱和贫困的孩子,或“问题儿童”,以及遭到孤立的孩子下手。因为这些孩子很希望找到一个朋友,而且又容易屈服,害羞的性格又让他们被侵犯后不会反抗,受到贿赂和威胁后不敢声张。

        6

        及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那如何让孩子远离性侵害?

        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心理学专家认为:当孩子年龄达到可以离开父母身边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这个事情。

        性的问题要尽早谈、反复谈,最好是在孩子对异性还没有产生感情的时候就谈,这时他们的性激素水平还没有上来,不懂得什么是害羞,没有叛逆、好奇与不安全感,还没有受到同伴的不良影响。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们是怎么来的,然后用与孩子年龄相应的语言告诉他们什么是性侵犯,还要经常告诫: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在传统观念中,男人被认为是坚强的,男孩不应该处于受害者的角色——“如果我是受害者,还是个男人吗?

        这样,男孩很难自愿跟别人说出自己受到性侵犯,往往打掉牙往肚里吞。

        因此,要让男孩明白,这种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明白,到现实中自己并不总是硬汉,如此,才能让他们把遭受侵犯的经历说出来,才能将性侵后郁积的负性情绪宣泄出去!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