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恶搞花木兰反映出喜剧创作的困境

13.07.2015  15:22

  近日,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表演小品被指恶搞花木兰。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发出公开信,要求东方卫视和贾玲道歉。随着争议的扩大,小品《木兰从军》视频如今已从部分视频网站下线。而众多网友在微博上发表意见,认为批评恶搞民族英雄是打错了靶子。(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在《欢乐喜剧人》这档栏目里,有不少恶搞的喜剧小品。比如宋小宝团队恶搞东方不败、恶搞许文强,恶搞武大郎等等。但为何独独贾玲恶搞花木兰惹出了事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花木兰作为一个被历史认可的巾帼英雄,这个定位基本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不管木兰姓穆还是姓花,也不管木兰是真实人物还是虚拟人物,这都丝毫不妨碍木兰的正面形象。木兰代父从军,这个故事不管是放到哪一个民族,都称得上是有情有义的感人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贾玲将木兰塑造成一个“傻大姐”毫无疑问就是犯了众怒,挑战了公众的认知。

  对于喜剧舞台而言,贾玲的小品《木兰从军》或许没有什么大的瑕疵,也很搞笑,但任何喜剧都不能离开只图搞笑,而忽视了其传递的社会信息。相比于巾帼英雄这个大主题,小品《木兰从军》所演绎的“吃亏是福”主题毫无疑问是低层次的。对于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而言,这种质疑或许带有某种功利的目的,有炒作的嫌疑,但是这种维护木兰形象的意见无疑是正确无误的。

  喜剧小品里恶搞或者颠覆是人们比较惯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往往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恶搞,都可以反着来。尽管花木兰不同于雷锋、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但历史已经将其定位为巾帼英雄,所以不容恶搞。而将西门庆、秦桧等负面形象搞得正面了,同样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说明喜剧创作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挑战公序良俗和公众的价值底线。

  什么是喜剧?恶搞不一定就是喜剧。从恶搞倚天屠龙记,到恶搞花木兰,贾玲的喜剧创作实际上陷入了一个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了贾玲团队在喜剧创作上已经面临困境。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类似宋小宝这样的喜剧人身上。作为一档喜剧综艺节目,《欢乐戏剧人》舞台上出现如此之多的恶搞小品并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喜剧只能通过这种恶搞来表现,那绝对是对喜剧理念的一种误解。

  欢乐喜剧人贾玲恶搞木兰或许只是一时之失,但却教训深刻。花木兰争议的背后,其实不只是如何看待花木兰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喜剧创作的导向问题。恶搞或者颠覆,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的喜剧创作方式。但这种恶搞和颠覆只能带来一时的欢笑,并不能带来欢笑之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