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惜朝:登报检讨当成治理“为官不为”常态
原标题:王惜朝:登报检讨当成治理“为官不为”常态
记者从河南濮阳市委宣传部获悉,由于所负责的工作推进不力,当地7名干部近日通过报纸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检讨。(5月29日新华网)
在今年第一季度针对项目建设的暗访中,濮阳市委市政府发现,有部分责任单位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部分单位负责人抓项目的意识淡、能力弱,项目建设进展不快,质量不高,未能按规定的时间节点完工,给濮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与这些项目建设相关的7名处级干部被责令登报检讨。
“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这实质上就是“为官不为”的表现。笔者认为,让这些为官不为者登报检讨,出出丑,丢丢脸,无疑给为官不为者敲响了警钟,会警醒其他同志不要抱侥幸的心理,这对转变作风,做到“为官有为”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面子实际上等于脸面。讲脸面,要面子,自古以来,对所有阶层都是一样的重要。报纸的影响不言而喻,所报道的新闻尤其是“丑闻”,很快就会家喻户晓,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官员“登报检讨”自己的“为官不为”,可谓出丑、丢面子,他们的“亡羊补牢”能否“捡回”颜面、“讨来”形象呢?答案是肯定的。毕竟,登报检讨就是一种鞭策,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名字与丑闻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现象。一些人饭不吃了、礼不收了,可事却不办了;更有甚者,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哲学,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现在风头正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怕因为多做事而做错事,甘做“逍遥官”、“太平官”。面对问题和矛盾“躲着走,绕着走”、“互相推、怕缠身”,当“好好先生”,“偷得浮生半日闲”。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是与转作风消极对抗。
甘当“太平官”,尸位素餐,危害程度不亚于贪腐官员。其思其行,误国害民。试想,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对本职工作不肯干、不去干,自然难以抓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其结果,不仅降低行政效能、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影响政府形象、破坏发展环境,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破解为官不为的心态,激发各级干部热情?从长远来说,需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让有为干部脱颖而出,这是治本之策,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治标的角度而言,登报检讨未尝不是个好方法。官员红脸了,丢丑了,就会有压力,就会多一些脚踏实际的务实,少一些肉麻浮夸的务虚;多一些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少一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干部们真正干出了实绩了,这才是为官的应有之义。
公开检讨应该成为制度,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希望有一天,这些都不再是新闻。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