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怕政府信息公开,别拿敏感当托辞

04.09.2014  17:28

  在信息时代,政府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能公开的尽量公开,数据才可能升值

  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生信息,只因一地一部门的狭隘考虑,就变成了不能公开的“敏感”内容。

  在遇到这些所谓热点问题时,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于“躲猫猫”“踢皮球”“装哑巴”,以“”代“”,应付场面,惧怕市场反应,漠视群众需求。在他们的观念里,公开就炸锅,公开就失控,却没意识到,公开可以是流言的粉碎机,也可以是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催化剂。以“敏感”作为惧怕公开的托辞,其实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惰、惧怕承担责任的胆怯以及困难面前不作为的无能。

  如果真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内容,说敏感不回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领域信息,不仅不能以“敏感”当幌子,还应当及时公开,常态化发布,真把群众知情权惦记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