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惩治贪官用“剥皮”刑罚 将人皮楦草悬挂

09.06.2014  14:15

  核心提示:明太祖对元末贪官污吏极其痛恨,也深知官吏贪污横行对朝廷统治的危害。他即位后,采取严厉的措施惩治贪污官员,最残酷的一个刑罚是“剥皮”。

  北京的都土地庙,始建于金朝。每月逢初三、十三、二十三的土地庙庙会,曾为北京的著名庙会之一

  1932年,苏州水乡的土地庙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朱元璋惩治贪官用“剥皮”刑罚将人皮楦草悬挂》

  我国古代先民对土地极其崇拜,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土地的祭祀。周朝以后,历朝历代都称祭祀的土地神为“社神”。李晓巧陈宁骏

  清代翟灏的《通俗编》中说:“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老百姓通俗地把土地神叫作“土地爷”、“土地公公”。从古代帝王、各地官府,乃至于平民百姓,都有祭祀土地的仪式。

  古代国家层面

  对土地神的祭祀及其祭祀礼制

  《孟子·尽心下》记载:“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见,在朴素的古代统治思想中,“土地”被列为统治阶级的第一“”。

  古代的皇帝、诸侯如何祭祀土地神?在《孝经纬》中说:“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帝王诸侯的土地太广了,没有时间一处一处地祭祀,于是,就象征性地“封土为社”。古代帝王祭“”,就是祭祀天下的土地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统治者祭祀土地神的目的,除了代表万民百姓祈求年岁丰稔之外,还含有更深层次的疆土统治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典章制度的《礼记》,其《明堂位》篇记载:“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可见,在周朝,就把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春社”,定为国家每年必做的重要祭祀活动了。汉以后,祭祀土地神的时间作了调整,一年祭祀土地社两次,即春社、秋社,一般定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此后,历代沿袭。

  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北京社稷坛,就是明清帝王祭祀社稷的场所。《辞海》中“社稷”一词的意思为: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土地神)和谷神(五谷之神)。社稷不分家。

  《清史稿》卷八十三记载:“社稷之祀……其在京师者,建坛端门右。定制,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而且,“祭日,帝亲莅。”祭祀“大社、大稷”的规格,是最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