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村支书黄欣泉

22.04.2014  11:36

2010年底,一条长17公里,宽6米,总投资1300万的盘山公路,在黄欣泉手中修起来。

人民网南昌4月22日电 (肖成)作为大潋村最有出息的人,黄欣泉想让村里有条“”。

大潋村位于江西婺源县东部、赣浙两省交界的石耳山和西坑尖山之间,由大潋、小潋、胡秀庄、黄岗山4个自然村组成,坐落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

9年前,已拥百万身家的黄欣泉放弃了外面“热闹”的生活,背起行囊回到老家上任村支书。和他相伴的,还有那一份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致富的执拗理想。

几年过去了,黄欣泉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全长29公里、贯通四个自然村的“天路”,从此,大潋村民结束了翻山越岭、肩挑背驼的历史。他雄心勃勃,想把这条“”修的更宽:开辟2.2万亩红花茶油基地、筹资建设现代化小学、发展大潋旅游产业……

他,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愚公”村支书。

要么不当干部,既然当了干部就要承担责任。”这个脚穿解放鞋、衣着如普通农民的村支书说道,语气坚定,不容质疑。

哪怕就是欠一身债,也要把路修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潋村,沿着九曲回肠般的通村公路盘旋而上。昔日偏僻清冷的大潋村,成了“热闹地儿”。

8年前,这里还是村民口中“被外面遗忘”的地方。村里很多人40岁也娶不上媳妇,有的老人一辈子也没见过汽车。

大潋村有漫山遍野的山茶树、松树,有一年一熟的水稻,有百米而下的瀑布,但是唯独缺少一条像样的公路。

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里的人,踏出了一条半米来宽的山路。它们盘山环绕,有些地方险峻陡峭,稍不留神“就让人摔一跤”。这条羊肠坂道维系着整个村庄与外面的联系。

不过,要想走出村庄,去往最近的镇集,人们还得经过好几座大山。有年长的村民回忆:“打手电筒出去,打手电筒回来。

大潋村就这样被困住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曾经被写在无数块黑板、无数堵墙壁上的标语,也深深烙印在大潋村的村民心里。

可修路得有个“牵头人”。在村民们心中,“牵头人”就是黄欣泉。因为在当地,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1992年春天,黄欣泉外出打工,这不仅为了生计,更为了学技术。几年之后,黄欣泉带着技术回到江湾镇办起了他的第一家油脂化工厂。凭着勤劳和一股子韧劲,他接连创办了铅笔厂和木材加工厂。当时,他的企业已是年产值近600多万元的纳税大户。

2005年,对于黄欣泉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走马上任大潋村党支部书记,当起了这个穷村的“大家长”。

而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把路修通?

我能挑起这重担吗?”黄欣泉心里嘀咕,“以前认识一个在附近任职的乡党委书记,他想修一条9公里的路,但是修到3公里就再也修不下去了。

上任后的一个傍晚,黄欣泉踱步走在小村里,面对着依旧贫穷的村民,他暗下决心,“就是卖了家产,也要把路修通”。

修路是好事,但是我们家的工厂怎么办,一家的事业肯定是要耽误的!”妻子邹杏英着急了。

厂子停下些没关系,但是公路一天不修,大家就一天过不上好日子。”黄欣泉不为所动。就这样,在2006年底,大潋公路路基正式开工。

可是,在高山上修路并不是个简单的工程,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巨额资金投入:造价要1000多万元,经过多方争取尚有400万元资金缺口。村委会没钱,老百姓不富,这可愁坏了豪情满怀的黄欣泉。

就在路基修到3公里时,施工方找上门来要钱,“没钱意味着停工。”黄欣泉急不过,把辛苦创业积累下来的50万贴进去。

路修到8公里时,又因为资金不够,施工方再度停下来了。此时的黄欣泉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他想到在县城的房子和两个厂子,一向老实的他瞒着妻子,把这些个人财产作担保,从银行贷来600万元修路款。

打路基需要电,可是山路崎岖,找电可不容易。为了节省资金,黄欣泉把自己的一个厂子停下来,把厂子里的变压器拖上山,无偿用于修路。

一位从事旅游业的老板听到他的事迹,深受感动,捐款100万给黄欣泉修路。四个自然村的村民也纷纷出钱出力。

路,一点一点往前修;钱,一分一分各处寻。

终于,在2010年底,一条长17公里,宽6米,总投资1300万的盘山公路,在黄欣泉手中修起来。而在大山的另外一头,一条12公里,勾连胡秀庄与江湾镇的公路也在去年通车。至此,大潋村民结束了翻山越岭、肩挑背驮的历史。

公路通车的第一天,黄欣泉带着全村的老人下山,去看看村外的世界。兴高采烈的村民坐上车,特意一个一个弯道地数,一共365道弯!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