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河北”拐卖案为何会烂尾

30.07.2015  11:25
原标题:“感动河北”拐卖案为何会烂尾

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这则九年前的新闻被网友翻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随后发微博称,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7月29日新华网)

郜艳敏被拐卖事发于1994年,距今已21年了。2007年1月,郜艳敏手捧“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奖杯孤零零地回到村里。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诡异的是,拐卖她的人至今仍然逍遥法外,没有任何人对施加给她的伤害承担过任何法律责任。倘若不是“万能的网友”重新翻出了她的故事,并且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的关注,那么,这个被拐卖的姑娘注定将会这样度过她的一生。让人费解的是,她都已经“感动河北”了,她的故事都被拍成电影了,如此“事先张扬”的一桩拐卖案,为何一直未曾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是21年都破不了案,还是从未试图去破这个案?又或者,被拐卖的郜艳敏根本不需要救助,而拐卖她的人也根本无需被追究刑责?

感动河北”的拐卖案竟然也会烂尾21年之久,如此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非失职渎职所无法形容。被拐女成了受人尊敬的乡村女教师,从自强与助人的层面,郜艳敏的故事的确足以“感动河北”。可问题是,评选机构在分享和唱诵她带来的“正能量”之余,有没有真正关注过她同时也是一桩拐卖案的受害者,是需要被救助的对象?这样的典型案件、典型人物,怎么就没有人来重点查办呢?

每一桩热闻都不应该烂尾,每一起案件都应该有回复。这绝不只是郜艳敏一个人的悲剧,这也绝不只是郜艳敏一个人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