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不少市民愿意身后捐献器官 建议给予捐献者家属关爱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4月4日南昌讯(记者 陶望平)捐献器官,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延续。记者4日随机采访了十余位南昌市民,多数市民认为捐献器官是一件善举,愿意身后捐献器官。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事业中来,有市民建议给予捐献者家属适当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每年我国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可是我国每年仅有1万人能够做移植手术,移植率约为0.67%,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中失去了健康和生命。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11个人体器官捐献试点省份之一,截至目前,江西省已成功实现遗体及其器官、组织捐献281人,其中实现器官捐献58例,共捐献心脏2个,肝脏54个,肾脏111个,通过器官移植,至少挽救了167个濒危患者的生命;实现眼角膜捐献328个,通过临床组织移植,使逾百名眼疾患者减轻了痛苦,重新获得了健康和光明。
对于身后捐献器官这件事,今年67岁的南昌市民熊大妈表示赞成,“能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这是在做好事。”熊大妈说,她打算百年之后捐献出自己的遗体,“我想家里人也会同意的。”
南昌市民张妍女士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器官捐献事业中去。“青年歌手姚贝娜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已成功帮助三名患者恢复光明,这就很有意义。”张妍说,身后捐献器官能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是一件善举。张妍表示,以后她会这么做。
58岁的南昌市民余先生也表达了和张妍类似的观点。不过对于百年之后是否会捐献自己的器官,余先生表示还得和家人商量,也得让家人能接受。
对于不少人不愿意捐献器官,45岁的南昌市民帅女士认为,多数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自己的身体属于父母,希望死后能保存自己完整的遗体。“人死了就也化成灰了,什么也带不走,能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还是很有意义的。”帅女士表示她很赞成器官捐献这一行为,并且考虑身后捐献出有用的器官。
无数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需要大量的供体,而更多的人身后捐献器官无疑能让更多的病人获得生命的延续。在省城某媒体从事采访工作的徐文颖表示,捐献器官于社会而言做了贡献,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态度和价值的体现。“人活着的时候,还想着死后为社会做点什么,本身就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
徐文颖说,不少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差,特别是那些患者。“在自己意识还清醒的时刻,作出离开人世之后捐献器官的决定,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善良。”
徐文颖表示,器官捐献是一种无偿的行为,但她还是希望政府和社会能采取一些措施,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给予适当的关爱。比如在患者离开人世进行器官捐赠之后,能够进行逝后安葬,或者为患者家属免除一些医疗费用。“这些器官捐献者的家人都会感到欣慰,有助于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