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愿望与效果相统一推进精准扶贫

16.06.2015  13:20

  “花了时间,找准了问题,抓住了关键,建议精准。”6月5日奉新县政协第22次专题协商会上,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蔡勋如此评价。

  奉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列为今年的一号协商课题。为搞好这次专题协商,奉新县政协从4月中旬开始,围绕“在五年同步小康中推进精准扶贫”的协商课题,历时50天,深入边远农村、山区村组,举行调研座谈协商会、贫困村村民代表诉求征询会、问题梳理论证会12场次,以调研中梳理出的影响精准扶贫深度和精度的11个重要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紧扣薄弱环节,形成14条建议,经主席会议协商,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立足愿望与效果相统一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案。

  此次专题协商会,县政协提供的协商依据,来源于前期调研中各阶层1000多人次座谈、询问、问卷的诉求和意见。县政协还大胆改革协商议程,按照提出内容、作出说明、发表意见、通报情况、评价成果的程序,首次出现占常委会组成人员84.44%的常委发言的盛况。

  牵住精准扶贫的“牛鼻子”。自2013年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奉新县采取领导包点、单位挂点、干部结对的方式,到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9587人,降幅为7.36%。但2015年计划减贫率为21.7%,任务依然繁重。专题协商会提出,要把扶贫行动计划和扶贫队伍作为精准扶贫的“牛鼻子”,进一步完善全县行动计划、乡镇行动措施、村组户行动方案,形成一盘棋的合力;实行单位和扶贫工作队相结合的办法,出台实施细则和责任书,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和干部的引领作用;精准谋篇布局,传导步骤方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营造帮穷扬善、脱贫光荣的社会舆论,吸引富人、能人、企业、实体参与推动扶贫,创建扶贫基金;动员邻帮邻、亲帮亲、富帮穷的社会力量,形成结队帮亲扶贫团队。

  把稳精准扶贫的“尺子”。目前,奉新县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识别到户的建档立卡阶段,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帮扶到户工作意见》《奉新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但有些关键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专题协商会提出,要以识别标准和分类识别为“尺子”,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可按脱贫能力将贫困户划分为能力挫折型、能力不足型、能力障碍型、能力丧失型。按ABC三类对能力挫折型、能力不足型的贫困户实行精准脱贫计划,A类周期为一年,B类为二年,C类为三年,同时建立脱贫后的退出机制。对识别为能力障碍型、能力丧失型的贫困户,实行长期的政府保障、结对保障、集体经济保障和社会力量保障相结合,五年一轮换,确保贫困户生活不低于所在地平均水平。要鼓励县域医疗机构设立扶贫门诊、扶贫床位。

  装好精准扶贫的“轮子”。三年来,该县投入扶贫资金46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创建,在6个贫困村规划项目49个,新建水泥路14.14公里、桥梁2座、水渠4.2公里、水塔7座,整体异地搬迁84户339人。但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政策扶贫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专题协商会提出,要充分整合村小组集体资源、充分调动村中的能人资源和贫困户的亲朋好友资源,为贫困户创造创业条件。要充分运用县域内各级各类公益性岗位资源,选择、推荐一些与劳动能力与技能相匹配的岗位给贫困户。要鼓励工业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在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贫困户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疏通精准扶贫的“管子”。专题协商会还提出,培训、资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扶贫的输能造血的“管子”,要全力推动农村合作组织进入扶贫领域,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入非农资金创建吸纳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园,动员和引导奉商投资可吸纳贫困户经营权入股的生态农业项目,在贫困人口集中地区建立具有扶贫功能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动员农业龙头企业进入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参与项目的实施。要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倾斜力度,动员商业银行划出扶贫贷款规模,采取政府部分贴息、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利息的办法,增强向贫困户倾斜的扶贫贷款力度。要把贫困户子女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作为扶贫的重点,根据需求方向、发展意愿,实施精准培训。 (余知鹏)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