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荒唐72小时”慌了医患信任

08.04.2015  13:11

  刘强的父亲今年88岁,3月1日16时左右住进攸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几天后,父亲病情仍未明显好转。3月7日一早,刘强帮父亲转院,并办理了结账手续。竟发现医院在一天之内,收取了72小时的吸氧费,连续6天,每天如此。“小孩子都知道一天24小时,而医院在一天之内,竟收取了72小时的吸氧费,这实在太荒唐了。”刘强告诉记者,他当天就联系了涉事医院,但院方不肯承认错误,辩解“错了,你怎么还结账”。后来,医院改口称护士粗心记错了。(4月8日搜狐新闻)

  医院本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性命攸关。关乎生死大事,更应该秉持严谨态度,此次事件中近乎于常识性错误的一天72小时,实在无法原谅。医院对病人、医务人员、都有责任。病人似乎是个个人,但病人可以构成一个社群,对病人的责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因此也应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医院性质决定它的使命、价值取向。关键是扭转非营利医院的利润驱动阻力很大。然而,如今的现状确实医院收入的一大部分实则是病人及其家属倾毕生积蓄或卖掉家产或多方借贷所筹集的。在治疗中病人向医生敞开身体、心灵、家庭、社会的私人方面,暴露自己的缺点、弱点和罪恶,将健康生死交托给医生。由于病人的脆弱性,必须信任医生,医生也必须以自己行动获得病人信任,这样才能维持正常医患关系,医疗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医患关系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也许终有一天要改变分配制度。在按市场规律管理医院之同时,更必须加强信托关系,办医院不得不考虑钱的问题,但办医院并不就是为了赚钱。医系人之生死,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医患关系不对称也给医生提供了可以利用病人脆弱性的诱惑,误用或滥用这种不对称和脆弱性,为自己谋利。而这样就会产生“不信任”。所以要“克己”。医生和医院要了解病人需要,学会与病人交流,能提供有关病情、治疗选择方面的真实信息;让病人参与治疗决策,尊重病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