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3000亿成交成常态 慢牛行情渐趋成形

15.02.2015  19:30

    原标题:沪市3000亿成交成常态 慢牛有底气

    投资者期盼牛市,厌恶恐惧熊市,也害怕疯牛,而A股历史上又恰恰是牛短熊长,给投资者带来不尽的痛苦。经过一轮博弈和辩论,本轮行情正由急躁走向理性,由快速走向缓慢,慢牛行情渐趋成形。

    天量成交的历史演变

    成交量大幅度放大,是去年11月份以来这波上涨行情的最大特点之一。

    先看沪市成交量的演变:2014年11月11日,是2010年11月11日3186点大顶四周年纪念日,当日沪市创三年新高2508点,而且创下沪市历史成交新纪录3313亿。此前,历史上曾出现5个3000亿水平的历史天量,其中2009年出现的两个天量各对应一个大顶,即3478点(3028亿)、3361点(2951亿);2010年出现三个天量对应一个大顶,即3186点(3078亿、3092亿、3034亿),以上5个3000亿天量对应的三大顶至今只剩下3478点未能逾越。

    从过往历史看,3000亿天量是一轮大反弹终点,还是新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关键在于未来3000亿能否成为市场常量甚至屡创新天量。如果不能把3000亿变为常量,基本可确认是反弹,而且对应的都是顶部。如果能把3000亿变为常量,就是牛市,且符合牛市初期特征。目前,3000亿量能水平,基本上成为沪市的常量,属于牛市初期的典型形态。

    再从沪深两市成交天量分析:2014年9月16日,两市合计成交4994亿元,逼近5000亿大关,创出史上单日最大成交量。此前,两市成交量都在4000亿左右徘徊。

    2014年11月27日,沪深两市继续强势上涨,蓝筹股领涨,K线形态形成六连阳,两市成交量超过6100亿,创下A股市场有史以来的天量。

    2014年11月28日,A股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总计超过7000亿元,刷新A股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2014年12月3日,沪深两市双双高开,沪指在有色金属、券商 、银行、煤炭、保险、稀土永磁等板块带动下一度站上2800点关口,再创逾40月新高,午后有所回落。是日两市成交9149亿元,又创历史天量。

    2014年12月5日,沪深两市分别成交6392亿元和4349亿元,总量高达10741亿元,创下全球股市的单日成交新高纪录。

    2014年12月9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高达12664亿元,沪指收盘暴跌5.43%,创下5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从量能方面看,“天量”往往只是一种相对概念,随着市场行情的延续,“天量”背后往往折射资金面的变化。进入2014年,融资交易进入爆发期。年初,融资余额约为3300亿元,至11月3日,融资余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11月26日达8000亿元,12月8日达9000亿元,12月19日突破1万亿元。融资余额与股市量能几乎是同步放大的。

    可是,天量之后,A股经历了经济数据不佳、两融降杠杆、新股发行超历史纪录的三重考验,在整整两周深幅调整之后,本周A股明显回暖。沪深主板指数双双实现“五连阳”,沪综指累计上涨127.92点,涨幅达到4.16%,收盘站上3200点。后3个交易日成交量分别为2109亿、2297亿、2930亿,有温和放量的迹象。很多时候量能只是一个“”,即放量的趋势和缩量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把握来自于对前期走势的整体判断以及当时的市场变化状态,还有很难说明白的市场心理变化。

    资金牛不等于牛市资金面

    如上所述,纯粹因资金因素而导致“资金牛”的说法是片面的,投资者相信牛市资金面要比资金牛更靠谱。

    一般来说,从资金面考量,投资大周期有三个阶段:在资金紧的时候投资股市,资金宽松的时候加码,资金泛滥时卖出,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由此看来,我们现在还处在第二阶段的初期。按海通证券的说法,增量入市才是真正牛市。牛市的核心非指数涨而是增量资金入场,2014年7月增量资金入场才是牛市起点。

    事实上,去年资金面超出市场预期,2014年广义货币(M2)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达到12.2%,新增贷款更是再创纪录,达到9.7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了8900亿元。

    而2015年市场预计有5万亿增量资金,据海通证券测算,机构投资者存量资金配置转向约1.2万亿,来自银行等增量资金约3.9万亿。随着利率下行和牛市赚钱效应,储蓄搬家、机构资金配置向权益资产转移也将加快,资金入市才开始,潜在入市资金规模巨大。

    前期清理违规资金只能对市场造成短期扰动,因为决定市场资金面的还是M2、央行利率。从实际利率来看,由于2014年CPI同比增幅为2%,而2015年CPI有可能跌入1%以下,因此目前实际利率水平并未出现大幅下降,债券利率也存在继续下行的空间,社会融资利率下行还未达到底部。

    从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仍将有大作为。根据过往经验,如果未来CPI持续维持在1%以下的低位,央行在货币宽松政策上也将保持定力,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降息、降准的次数和频率有可能增多。已经实行的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仅是本轮货币宽松周期的开始。去年12月,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为6.92%,较9月回落了41个基点,经济和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