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牌:消失的古旧书店一条街 旧址居象山北路
象山路是南昌的一条老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象山北路南端即民德路和中山路之间的区域,曾经有一条名叫“戊子牌”的街道,这条街上有一个繁华的书市——戊子牌书市。旧时,戊子牌书市有许多古旧书店、古玩店等,吸引着大量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成为南昌书籍古玩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400米长街上古旧书店云集
戊子牌街旧址位于今天象山北路南端,大致是民德路和中山路之间的区域。戊子牌街全长不过400米,街道狭窄,却书铺云集,是当时古旧书店的集中地。
九旬高龄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退休教授蒋文澜,年轻时常去戊子牌书市。“我记得当时书市的路面是麻石铺成的,来来往往很多人,多是教授、学生、文化工作者。”蒋文澜告诉记者。穿着洋装徘徊在书店前的学生、戴着厚重眼镜缓慢踱步的清末秀才、隐居南昌以文会友的文人高士……可以想象,那时的戊子牌街是多么繁华的一个文化集散地。
戊子牌书市较有名气的书店很多,且各具特色,有专营古旧书籍、名人字画和碑帖的扫叶山房、鸿文、广文书局、文翰阁、点石斋、蓬莱阁、石渠阁等,有专卖字画的翰墨轩,有专收售旧小说和学生课本的广汇书局、求古山房等。这些书店有的收藏有宋、元、明、清各朝雕版印刷的珍善本,有的还兼售名墨古砚和珍贵的鸡血、田黄石章。书店经营的字画很有特色,汇集名家作品,裱工精细,品种繁多,有挂幅及对联,还有扇面和裱成扇面的字画。此外,在书店中还夹杂着几家古玩店,戊子牌书市可谓集古旧之总汇。
即使不买书 店员也热情接待
戊子牌的书店“长”什么模样?蒋文澜告诉记者,几乎每家古旧书店的店堂,都放着一张摆满了书的长方形条桌,四周是高高的木制书架,上面陈列着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书籍。
戊子牌书市中的书店是名副其实的古旧书店,说其古,陈列的线装书有早至元、明朝的刻本,说其旧,所有的书籍都是经人翻阅过的。最使人感到亲切的是书店的营业方式,店堂里有一张古朴的账桌,三四只凳椅,营业员十分殷勤地接待顾客,有时还主动介绍书的内容、版本的沿革,甚至毫无保留地教顾客用中药白芨修补损毁书籍。这样一来,顾客与营业员无形中融为一体,书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即使不买书,店员也不会赶你,你爱看多久看多久。临走的时候,店员还会很热心地说一句:‘走好,下次再来’。”蒋文澜说。
店老板过目即知古籍书画真伪
店员热情周到,老板更是身怀绝技。古旧书店里的书,经史子集、诗词曲赋、碑帖画册都有,既集几个世纪以来印刷工艺之大成,又包罗了文学艺术之万象。人们遨游在书海中,既充实了思想,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不过,收集和鉴定这些古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店老板虽然是生意人,但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古籍书画鉴定经验,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其中较有名的有蓬莱阁的店主傅桂林,当时人称“古籍目录学家”,还有扫叶山房的姜润如、广文书局的熊大英、文翰阁的罗鸿兴等,他们对古籍都很有造诣。据介绍,戊子牌古旧书店的店老板们见识广博,经验丰富,对古籍书画已经达到了过目知真伪的程度。
“亦店亦会”为艺术家提供交易场所
著名藏书家王咨臣的儿子王令策告诉记者,父亲生前多次前往戊子牌书市,曾与他谈起过一些当年的事情。“戊子牌书市除了书多、服务热情,还有一种特殊的经营方法,就是‘亦店亦会’制。”王令策说。
所谓“亦店亦会”制,就是部分书店在店堂后间设有精雅的类似书斋的客室,布置古朴,环境幽静,四壁悬挂诗词字画,盆景花卉点缀其中。一些文人墨客来店里浏览书画,或观赏他人作品,客室便成了相会畅谈的场所。如果顾客中有人想出售古书字画,有人又正好想购买,店主便作为媒介,让他们在客室商谈,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出售作品的特殊市场,又不伤大雅。另外,初次进店选购或托售珍稀书画的人,店主都邀入内室,亲自陪坐。选书、评画、饮茗、谈论,很多交易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进行。“正因为经营有道,环境幽雅,当时很多学者、教授、艺术家都以逛戊子牌街为乐,比如当时国立中正大学的教授王易、江西省图书馆馆长欧阳祖经等,都是戊子牌古旧书店的常客。”王令策说。
“父亲在戊子牌重金淘书”
王令策说,父亲一生藏书数以万计,其中不少是在戊子牌书市“淘”到的。“比如《玉芝园图志》、《水田居文集》、《中原奇策》等,每淘到一本书,父亲都会写一段文字记录淘书经过。这几本书都是他花重金在戊子牌买的,他一直看得很重。”
王咨臣生前是戊子牌的常客,还在那里结交了不少名流人士,遇到了不少新奇的事情。上世纪50年代初,戊子牌书市来了一个慌慌张张的年轻人,胳膊下夹着一些古旧书籍。他就是晚清进士、著名文人杨增荦的孙子,当时正是特殊时期,杨增荦位于南昌的藏书楼中的书籍被没收,但还有一些藏在墙缝里的古书未被发现。杨增荦的孙子偷偷将这些古书拿出来,到戊子牌书市变卖换取一些生活费。
当时,王咨臣正在书店里浏览书籍,与杨增荦的孙子不期而遇。两人攀谈了一会儿,王咨臣对杨增荦孙子手上的那些古书很感兴趣,打算全部买下。对方开价200元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了。王咨臣没有那么多钱,便让杨增荦的孙子帮他留两天,等他凑够钱后再来买。但两天后王咨臣带着钱来戊子牌街时,那些书已经被人买走了。“虽然买卖不成,但是大家互相认识,也算是朋友了。父亲喜欢逛戊子牌街,不仅是因为那里是‘书的海洋’,更因为那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王令策告诉记者。
上世纪60年代戊子牌书市销声匿迹
南昌解放初期,戊子牌书市有几家店主颇有开明的见解,将珍贵的古籍和字画主动捐给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据介绍,广文书局店主熊大英就先后三次将古籍捐献给省文物局和省图书馆,非常珍贵的约有20多种,其中有三朝版明初印的《三国志》、明代万历版的《大观本草》、明版的《古今原始》、乾隆殿版的《子史精华》和《周易哲中》、高丽版的《东医宝鉴》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象山北路扩建,古旧书店的店址几乎全部被拆除,剩下几家以石渠阁为主体联营的“古旧书店”继续营业。上世纪60年代,古旧书店在“破四旧”中被撤销,戊子牌古旧书店一条街随着城市建设的巨变而消失。 (记者 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