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昌大学看“两会”

09.03.2016  12:46
  


  本网综合讯(记者曹坤、吴莉芸整理):3月3日、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拉开序幕。全国“两会”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我校师生通过收看浏览、座谈讨论、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热切关注“两会”召开,热议“两会”教育话题。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彭迪云: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通过收看和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草案,我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前景进一步充满信心。从经济新常态思维,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高超的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的指引,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教务处处长张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工程’让我深受鼓舞,同时倍感压力。地方211高校如何抓住国家工程这个机遇,结合我校综合改革和国内外建设一流的大学的经验,我认为必须重视本科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凝练教学特色等,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翻译专业周佳琪同学: 热切期盼‘两会’能够更多关心基层,关心与普通民众有直接关系的领域和问题,比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宽乡村公路、加强宽带乡村建设。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朱姝叶: 创新创业需要氛围、土壤、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希望国家能够不断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政策,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调研、体察民情,社会舆情要加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让创新创业思想吹到每一个脑海中。

   人文学院历史专业152班周丽同学: 我比较关注‘两会’上对于就业问题的讨论。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供和求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校大学生,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提升自我、迎接挑战。

   理学院辅导员付轲: 通过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一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前进的发动机。国家创新的源泉在于高校、在于青年学子,只有创新型人才不断输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创新发展战略才能稳步推进。

   第二临床医学院赵丽娟同学: 我更关注的是医疗改革的议题。医学专业实习生存在见习过程中动手实践机会少、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希望今年两会能在改革医学专业同学职业培训机制、完善医患矛盾处理机制等方面有新的举措、新的办法。

   理学院应用数学151班朱伟同学: 物价水平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形势、关系社会稳定,它牵动着政府、单位、企业、普通百姓每一个人的心,CPI增长过快不利于社会稳定,期待今年两会的召开能够对抑制物价上涨过快情况有所改善。

   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龙昆: 通过这次对两会精神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清国内外形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把握社会跳动脉搏,明确自身地位,将个人目标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教育学院2015级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研究生李亚萍: 我重点关注俞敏洪委员关于教育的提案,因为教育资源公平尤其是高考公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当下,我们国家人口流动非常大,高考必须实现全国统考,这样才能打破户籍的限制,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让全国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竞技、施展个人才华。

   第二附属医院宣传办干事姜红辉: “我重点关注‘医疗互联网+ ’大背景下的健康教育问题,‘互联网+医疗’可以发挥其优势,最大程度保障互联网时代百姓的生命与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与实现。

   抚州医学院党(院)办副主任张祥恩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提‘工匠精神’,它不仅是企业所需,也是教育所需。潘际銮等前辈不辞辛劳、艰苦创业、努力办好学校,江风益团队守梦数十载而终取重大突破,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现在,学校正在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需要更多具有这种‘工匠精神’的师生投入其中。” 


  • 责任编辑: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