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为生物医药产业送“政策红包”

28.05.2016  10:46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

  昨日获悉,我市推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送出了“政策红包”。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我市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千亿目标。

   项目最高可获300万元贷款贴息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重点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来昌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新上项目,优先纳入市重大工业项目,并按其固定资产投资发票额的20%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

  同时,属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全国医药100强或国外知名医药企业投资项目,以及重要创新和重大产业化,跨区域、行业、领域兼并重组的重大项目,由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给予重点支持。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我市提出,支持现有医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对企业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其购买设备发票额的6%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

   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的新品种可获奖励

  我市明确,鼓励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需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专职专业的服务团队。对经认定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给予每月20元/平方米的租金补贴,补贴面积最高为2000平方米,补贴期限为三年,对孵化器孵化后所设立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本市实现产业化后,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对新品种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含医疗器械注册证)或生产批件并首次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医药企业,全额奖还产品首次注册费,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化学药品1类和中药1类、生物制品药1类的新药每个奖励500万元;对化学药品2类和中药2类、生物制品药2-6类的新药每个奖励200万元;对化学药品3-4类和中药3-6类、生物制品药7-12类的新药和第三类医疗器械新品种奖励50万元。

  此外,医药企业购买填补省内空白的专利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可获其产品销售额(不含税)20%的奖励三年,累计不超过其专利购买费的50%。

   支持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市还提出,加快南昌高新区国家医药创新园和南昌经开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市级层面提供集产业集聚、企业孵化、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检测验证、资本运作、信息发布、知识产权应用、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支持平台建设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同时,支持小蓝经开区、进贤县根据园区产业特色,建设信息发布、研发与检测、注册与办证、人才培训、仓储配送等特色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支持平台建设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万元。对提供生物医药检测、药品实验等公共服务的平台及机构,每年按其实际提供公共服务费用总额的10%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对享受公共服务的企业,每年按其实际支付费用的10%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经费资助。

   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我市积极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市场规模。对销售本企业生产药品或医疗器械单个品种(台)年度销售额(企业销售价格,不含税)首次达到10亿元、5亿元、1亿元、0.5亿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

  对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参加省外集中采购,单个品种在同一省份中标合同2000万元及以上的,以上年度该品种在同一省份销售额为基数,按实际新增部分的1%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

  我市明确,鼓励医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对新设立的研发中心,通过评审验收合格后,按其新购置研发设备发票额的2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现有研发中心配套能力建设,对年度新增研发设备投资100万元及以上的,按其年度新购置研发设备发票额的10%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记者 徐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