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土地流转流出“规模效应”

14.07.2014  11:59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农村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使农村耕地尽快形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新型模式。

  我市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通过进一步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农户承包地的有序流转,提高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初显。

   建成27家乡镇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2013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试行)》,采取在南昌县、安义县整县试点,其他涉农县区同步跟进的办法推进。

  两个试点县按照“出经验、有成效、可复制”的试点要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其他各县区不等不靠,同步跟进,整个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开始以来,各县(区)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选取了条件较好的乡镇优先开展试点,建立起有形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渐形成村采集信息、乡镇协商交易、县区备案颁证、市搭建信息化网络交易平台的工作运行机制。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已提前结束并全面铺开,已基本建成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4家,乡镇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27家,其余乡镇将于年底前基本建成。市、县、乡信息化网络交易平台也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市场平台已初步搭建,预计将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建成。

   试点以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2万亩

  由于有形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建成和政府配套激励政策的积极引导,我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试点开展以来,南昌县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20万亩,比近五年累计流转面积翻了近两番。安义县试点开始后规范历年流转面积8.5万亩,新增流转面积4.5万亩,规范和新增面积占安义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46.4%,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6.8万亩,占今年规范和新增面积的一半以上,而试点前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不到10%。同时,其他县区试点乡镇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也有了一定的增加。

  据初步统计,去年11月至今,我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2万亩,占了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4%。流转面积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土地渐趋成片集中流转,农业区域布局更加清晰,土地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

   流转效益渐趋明显农民搭上“致富车

  通过政府搭建流转交易平台,使流转双方的观念得到了明显改变,双方的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

  据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来农户分散经营,一季每亩纯收益只有300-500元,经流转后,现可得到500-800元,并且农民自己还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经营主体集中土地后,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土地产出率也有了成倍增加。安义县绿能公司流转土地面积1.8万余亩,现年产优质水稻1.2万余吨,实现年产值7800万元,利润达300万元,间接带动农民增收2000元;南昌县赣鄱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现有土地2254亩,现年总收入500余万元,年利润达90余万元。

   严把关口防止农村土地非农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土地流转中出现农村土地非农化的问题引起了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防止农村土地非农化,我市着力把好审核关,通过交易市场平台,对流入方所要实施的农业项目规划、内容等进行审核,从源头上把好进入关;把好监督关,通过加强动态监测,对流转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确保农地农用,对违反规定改变农业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把好制度关,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民承包耕地、“四荒”地、林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把好审批关,对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切实防止经营主体非农化经营。(首席记者 张平)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