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与应用

04.07.2016  11:09

  “空中有监控、路上有卡口。”这是目前很多人对我市治安监控体系建设的直观感受。在市公安局监控中心,只要随意切换镜头,覆盖在全市重点路段、要害部位的数万个视频探头就会将实时图像传输到警方面前。“天网工程”的建设,不但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更为广大市民编织了一张保障安全的大网。

   政府购买服务铺设“天网

  我市“天网”的历史要追溯到13年以前。2003年,市政府出资500万元,在全市城区派出所建设治安监控探头,在出城口建设治安查报站,这成为“天网”建设的初级阶段。

  2009年,在不断总结前期建设经验和充分市场调研、方案论证的基础上,一个“购买服务”新理念被提出。“购买服务”即采用国内比较通行的做法,采取“电信建设、政府租用、公安使用”模式建设“天网”。同年,南昌市与电信部门开展视频监控建设项目合作,启动以新建、改建、扩建和整合社会面监控探头为主要内容的“天网工程”建设。

  截至2015年底,市财政7年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专门用于“天网工程”项目建设。南昌市城区共设有高清探头6145个。除因城市改建、道路开挖造成故障的探头以外,全市所有探头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在线率达到98%,全省排名第一。

   一批高清监控探头将于8月底前上线

  今年4月21日上午,住在西湖区岔道口西路徐家村37号一楼的施某家中遭入室盗窃9000元。接案后,民警通过天网视频,很快追踪到该案嫌疑人已逃窜至裘家厂住宅区。民警立即出动,并于当日下午15时许将该名嫌疑人抓捕归案。经审,犯罪嫌疑人熊某对盗窃一事供认不讳。

  “上万个探头就是上万名警察,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全天站岗,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市天网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实现城市里大街小巷监控探头随处可见,县区中村镇社区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今年,我市加大了对“天网”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新建“天网”监控探头7000个,力争完成10000个。市本级确保新建4000个,力争完成6000个。县区确保新建3000个,力争完成4000个。新建的“天网”监控探头将于今年8月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银行、学校等社会探头有望纳入统一监控

  “咔嚓”!只要进出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兴柴北苑社区门口,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便马上工作,拍下来者的照片,存进后台数据库,只要惯偷一来,系统立即“报警”。今年5月,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借兴柴北苑社区改造的机会,首次在全市社区用上“高大上”的人脸识别系统,打造南昌首个平安智能社区,让居民自愿拆除防盗窗。

  为打消居民疑虑,兴柴北苑社区建设了一套完整的动态人脸识别系统和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安全服务,构建小区“动态实时”布控网络,并入天网和地网指挥中心,实现24小时专职、专人值守处置,形成及时、高效、精确的防控体系,将原有的“事后调取录像取证”方式前移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精确制止”。

  据了解,我市计划将“天网工程”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范畴,与城市建设同规划、同发展。并正在加快推进对全市监控系统的联网整合,计划把银行、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大量自主建设的社会监控探头接入到“天网”,构建一套统一连接全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共享管理平台,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和视频信息增值应用,最终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级监控联网管理体系,为“平安南昌”、“智慧南昌”建设添砖加瓦。(记者 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