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道我市安义县种粮大户的土地承包之路

31.01.2014  12:10

  “希望国家将种粮补贴随土地流转一起‘转’,直接补贴到农田,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最近喜事连连:一是3200多亩水田5年期的土地流转使用权证到手,“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二是3家银行已承诺给他900万元信用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钱基本到位了”;三是新建的优质大米加工厂刚刚落成,“公司的发展前景明朗了”。

  1月24日在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凌继河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不断,“都在跟我谈今年包田的事,以前找上门都不给,现在是怕我不要。这不,湖溪村的万书记给我打电话,问我村里700多亩田今年还包不包。”凌继河的另一个身份是绿能公司董事长。

  “冬春季农闲,正是兴修水利的大好时期。走,跟我到田上去转转。”凌继河带着记者驱车来到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的一丘农田上,指着1000多米刚挖好的水渠,踌躇满志地说:“土地流转越规范,使用权期限越长,我们投入就越放心。这回花60多万元改造了1000亩农田的灌溉条件,春节过后再把土地平整平整,搞机械化耕种。

  今年52岁的凌继河,曾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末,种得一手好庄稼却只有一亩三分地的他,先后做起建材、手机批发、宾馆餐饮等生意。就在众乡亲羡慕他成了“大老板”时,2009年,他毅然离开繁华都市,回村重当农民。“眼看着家乡撂荒的良田越来越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回来了。”凌继河说。

  2009年底,凌继河开了一家公司,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4年来,公司土地流转面积从2010年的4700亩,发展到2013年的18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种粮大户,他连续3年给种粮能手发百万元超产奖的“豪举”,也成为一时的新闻热点。

  “当了4年农民,您赚了多少钱?”记者跟凌继河聊了起来。“2010年赚了1.7万元;2011年持平;2012年赚了240多万元;2013年因为粮食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亏了200多万元。”凌继河说。

  分析亏本的主要原因,凌继河说:“我们现在流转的土地期限大多是1年的,而且成片流转的土地不多,‘插花’严重,大型机械很难施展,农民只能利用小农机作业,不但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公司也不敢有大的投入,也没有长远规划,经营一年算一年。

  2013年,种粮亏了不少钱,但凌继河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农村土地政策,让咱们这些种粮大户吃下‘定心丸’。现在,县里也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户成片规模化长期流转出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公司现在敢投入了。”凌继河说,今年他准备再投入1500万元,除了购置大型机械外,再建两个粮仓,把优质大米加工厂办起来,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此外,在去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他今年还准备平整土地,大面积发展“稻—再生稻—油菜花”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谈到新年期盼,凌继河说,一是希望国家将种粮补贴随土地流转一起“”,直接补贴到农田,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二是希望土地流转权证能尽快用于抵押贷款,缓解农业企业发展资金难问题;三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记者 赖永峰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