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年底前全面完成

09.08.2016  17:41

   划“” 划“” 划“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深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民利益的迫切需要。记者从8月8日召开的全市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部署会上了解到,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守住数量红线

  确保基本农田划“

  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这个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为此,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将与国土部门一道,共同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到应划尽划,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和发展空间。

  据了解,省里下达我市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任务是242.48万亩,我市要求各县区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时,做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结合,将耕地质量等级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范围。同时,我市要求各县区农业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同步推进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建立“两区”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做到永久基本农田划到哪,“两区”就建到哪。此外,我市要求各县区将符合永久基本农田质量要求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畴,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机制,确保园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率先完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守住质量底线

  确保基本农田划“

  守住耕地质量底线,最重要的是把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为此,我市要求各县区在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确保耕地质量提升,防止出现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我市要求各县区按照省农业厅赣农字[2016]29号文件要求,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五项标准”,如期完成242.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设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每年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抽样监测评价,及时掌握耕地地力变化动态,为农业生产和地力培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结合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改良土壤的措施,适时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稳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农业部门将协助国土部门确保占补平衡耕地的质量不下降,解决“占优补劣”的问题。

  强化关键环节

  确保基本农田划“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程序多、技术要求高,我市农业部门将与国土部门通力协作,重点在划定、保护、建设、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发力,确保将基本农田划“”。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前提,“”是根本。如果划而不定,仅停留在数字上,随意可变更,就无法真正落实和监督,更谈不上保护。我市将借助这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机遇,对划入的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状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好“质量关”,并落实到地块、记录到文本、标记到图册。同时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基本农田信息标注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建立完善全市耕地质量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做到可查、可看、可控。

  耕地保护制度是刚性的,关键是要落实到位。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我市农业、国土部门将加强监管,严格保护,使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存续下去。在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方面,我市将着力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尽早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和质量修复等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真正做到“藏粮于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抵押、担保等各项改革。坚持农地农用,严禁搞非农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用”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护、建设和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杨闲冬 记者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