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

25.10.2016  18:41

  10月20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要新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80公里、海绵城市210平方公里,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省萍乡市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对部分老旧小区实施“微创手术”式改造,实现了小区内雨水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的效果。我省将在城市大力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地面,着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新建城区、园区和成片开发区要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改建、水系治理等要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力争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通过中央资金、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投入400亿元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处是避免了城市长期存在的“马路拉链”现象,在城市地下建设一个隧道空间,将水、电、气、通信等各类市政管线集约化地铺设在其中,并进行集中管理,避免重复的道路开挖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目前,我省景德镇、上饶、南昌等城市已经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地下综合管廊要达到190公里,总投资152亿元,到2020年,全省建成一批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