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界群众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及阅兵式盛况

03.09.2015  21:27

(江西广播网9月3日)今天(9月3日)上午10点,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及阅兵式。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社区到军营,我省各界群众纷纷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及阅兵式盛况,共享胜利的荣光与自豪。请听综合报道。
 
我是吉安台记者康美权,上午9点,阅兵式还没有正式开始,吉安军分区干休所的12位抗战老兵、老红军就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今年101岁的老红军曾广昌穿着红军装、身披绶带、胸挂勋功章,格外引人注目,1932年8月入伍的曾广昌随红军主力走完了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平的重要。听到习总书记在阅兵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裁兵30万时,老人十分激动:(出录音)我想这是向国际上表态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这个宣布可是不简单的,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说出来的,代表我们国家强盛说出来的,我们决不搞霸权!(止)
我是南昌台记者康玉锋, 8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席树贵曾参加过新中国成立阅兵礼,抚今追昔,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老人热血沸腾。(出录音: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参加了阅兵,现在飞机大炮空陆海(军)都有,我们的军队发展的快,和抗日对比是一个天地之差,有了强大的军队那就是保卫和平的主要力量。
现场音······(压混)”我是赣州台记者李兴满。在赣州军分区军干所会议室,五名胸佩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的抗战老兵和军分区官兵一起,收看大阅兵电视直播。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当阅兵现场的上万只和平鸽翱翔蓝天,参加过百团大战的抗战老兵李铁军兴奋地说:“录音:现在和平了,我非常高兴。我们希望和平,反对战争!
我是江西台记者王莹,今年91岁的张功高老人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中战役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当看到抗战老战士方队乘车走过阅兵主席台时,老人不由自主地起立,对着电视举手敬礼。老人激动地说:“这次检阅了什么?检阅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底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
我是上饶台记者胡美丹,今年阅兵首次有50多名将军领队受阅,其中,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阵领队邓志平少将就是我们江西新干人。驻饶某部政委帅军说,将军与官兵同甘苦、共训练,树立了我军领导干部良好的作风形象。【出录音】“这个意义不一样,我们将军跟战士一样训练,同吃同睡同训练同吃苦,告诉世人我们的将军也能带士兵直接上战场,他的身体也是扛扛的,而且里面学历4个是博士、29个是硕士的将军,我们的军队指挥军官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知识化。
我是九江台记者邹姗姗,九江边防检查站的四十多名官兵中,90后的新兵占了绝大多数,1990年出生的刘俊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小就向往军营,崇拜军人,如今他来九江边防检查站已经三年了,阅兵式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部队的信念。【出录音】:“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本职岗位的一定要把它做好,进而通过自身的小努力,不断地推动部队、国家的一个发展进步。”【录音止】
我是鹰潭台记者郑圆圆, 9月4号,鹰潭市一些消防战士们就要脱下这身军装,正式退伍。这是他们值的最后一次班,站的最后一班岗。鹰潭市公安消防支队梅枫路中队战斗员郭广辉:(出录音:今天有幸看到阅兵,作为一名军人,我感觉非常自豪。虽然说我明天就要离开部队,脱开这身军装。回到家里,我也会继续发扬、保持军人的作风。退伍不退缩,永葆军人本色。)
我是萍乡台记者邱珺。 9月3号,在开国将军甘祖昌家乡—莲花县,95岁高龄的将军夫人龚全珍早早就起床了,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当听到熟悉的歌声时,老人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出录音:感受到我们国家非常强大、非常兴旺,革命烈士和革命前辈给我们打下了江山,人民才有这样的日子,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教育好下一代,要不忘本,要继续发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龚全珍老人还特意叫女儿还拿纸和笔,写下了观后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富民强国,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我是宜春台记者袁晨,今天(3日)上午,宜春中学的师生们聚集在各自的教室里,集中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宜春中学学生刘毅洋从小就是个军事迷,看到这次阅兵仪式上,有84%的中国国产新型主战装备都是首次亮相,他激动不已:(出录音“我希望,在以后我们这些高中生,也能够为中国的未来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也相信我们绝对有这个能力能够做到这一点。”)【影院同期声压混】
我是江西台见习记者孙丽娅,今天,南昌多家影院为市民免费直播阅兵仪式,在位于梦时代的星美国际影城,看到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与军事装备的高精尖,70多岁的彭阿姨激动万分。(录音:我们国家好伟大,做梦都想不到,过去的生活好苦啊,现在变的多么幸福,多好啊!)
新华影城值班经理朱东升表示,直播阅兵仪式,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方式:(录音:大家都纪念一下这个日子,非常伟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