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忆战争岁月:把“座山雕”打得满山跑

11.11.2013  17:37

  本文摘自:丹东新闻网,作者:刘作庆,原题:《把\"座山雕\"打得满山跑 ——八路军老战士胡战忆战争岁月》

  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侦察英雄杨子荣至今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以超人的智慧和胆量打入匪穴,并最终将匪首\"座山雕\"等一干土匪全部活捉。在丹东,有一名叫胡战的八路军老战士,当年他所在部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座山雕\"匪部作战数次,并消灭了土匪大部人马,为杨子荣最终活捉\"座山雕\"等匪首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9月3日,在一间极为普通的民宅里,记者见到了近九十高龄的胡战老人。因在辽沈战役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被炮声震伤,老人的双耳已几近失聪。不得已,有病在床、说话吃力的老伴贴着胡老的耳朵给我们当起了\"翻译\"。就这样,一名八路军老战士心中难忘的战争岁月,在断断续续中延展开来——

  围剿\"座山雕\"部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黑龙江地区,山高林密,物产丰富。在密林和皑皑白雪的掩护下,那里匪盗猖獗,为害一方,其中以\"座山雕\"部实力最强。

  1946年春,刚入伍一年,27岁的胡战随东北民主联军骑兵团2营进驻黑龙江牡丹江一带,开始了长达近一年半之久的剿匪战。在吉林磐石长大的胡战自小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一天书。老实的父母把儿子送到八路军队伍里时,只跟首长说了一句话:我儿子不识字,但他有的是力气。能跟着你们去把国民党和土匪打跑,我们也就没白养活他了。

  尽管已到了春季,但此时的牡丹江地区仍是冰封一片。山里最大的匪首\"座山雕\"本名张乐山,15岁落草为寇,历经清末、张作霖和伪满洲国3个时期,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土匪在山里呆了好多年了,地形熟悉,而且常常是一天换个窝。\"胡老讲,当时部队受条件所限,很难知道\"座山雕\"等匪首的确切位置,听说他在哪儿,就往哪儿追着打,常常把土匪打得满山跑。因为山里雪大路难走,加上给养不足,战士们常常是好几天都吃不到一粒粮食。

  在骑兵团2营,长得膀大腰圆的胡战是块肉搏战的好料。有一次,他和三名土匪不期而遇。因双方的枪栓都被严寒冻住,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摔跤比赛\",三名土匪最后都累得动弹不得,乖乖投降,为此他还立了三等功。一年里,东北民主联军剿匪部队对这股土匪进行了多次围剿,并消灭了其大部人马。

  1947年1月下旬,曾狂妄一时的\"座山雕\"身边仅剩下了二三十个亲信,但仍负隅顽抗。时任牡丹江军区第2团第7连侦察排长的杨子荣自告奋勇,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他们到达夹皮沟附近的密林后,巧妙地与\"座山雕\"的部下接触,经过用黑话联络,取得了土匪的信任,后成功打入匪穴。2月7日,杨子荣等将\"座山雕\"及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据胡老回忆,当时他所在部队就在\"座山雕\"的匪窝附近。\"座山雕\"等被活捉后,交给了当时的牡丹江军区处理。\"座山雕\"落网后,打死过不少土匪的胡战因未能与这个最大的匪首见上一面而遗憾至今,\"跟土匪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当时真想看看这个狡猾的土匪头到底长什么样。\"

  此后,胡战跟随部队继续对牡丹江一带的残匪进行了清剿,至当年5月,匪患基本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