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户施策 分类帮扶 广昌精准扶贫筑就小康路
今年5月,广昌县组织由县、乡、村、组党员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全县129个村,开展了一场为期半个多月的“共创·小康”工程精准扶贫摸底大调查,摸清了贫困对象的“家底”。
广昌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工作的目标要求,该县于2014年启动扶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以精准帮扶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为目标,围绕生活扶贫和产业扶贫两大任务,打响了一场为期5年的扶贫攻坚战役。
该县相继出台了一揽子方案和扶持政策,在对每个贫困对象识别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组织县乡干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为每一个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因户施策。秉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该县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建基地树样板的办法,示范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务工投劳、租赁生产等方式,参与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头陂镇羡地村邱家村民小组贫困户邱让明夫妻俩身患疾病,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缺技术、缺资金。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年初他家和全组22户贫困户抱团生产经营,自愿以土地、资金入股成立四季青蔬菜种植合作社。随后,工作组整合“共创·小康”办等部门的资金,补助该合作社3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等部门也及时出手解决社员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如今,该合作社的27亩辣椒、60亩西瓜长势良好,辣椒已收获上万公斤,预计每亩收入4万余元。“我家2亩多大棚蔬菜收入加上年底分红,少说也有四五万元的纯收入。”邱让明高兴地说。
为破解资金技术瓶颈,该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6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助贫困对象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县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合作银行6000万元信贷资金。加强与中科院、南昌大学、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组合拳激活了大量社会资金“抢滩”特色种养产业领域。一年多时间,11个大棚蔬菜基地、50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在广昌落地生根。2300多户贫困户参与特色种养产业,户均增收上万元。数据显示,去年该县贫困人口减少1.7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611元,增长15.1%。
在产业扶贫的同时,广昌县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采取一户一策、分类帮扶的办法,加快推进以农村土坯(危)房改造为重点的生活扶贫。据统计,扶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启动以来,该县安置五保老人885人,实施农村土坯(危)房改造2020户,新建村卫生所65所,新建或改造村小学校舍16所。 (记者郁鑫鹏 通讯员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