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抢红包”热潮引发移动支付大战

10.02.2014  14:28

  马年春节网友们将发红包、讨红包的“阵地”搬到了网上。

  1月24日支付宝钱包“新年讨喜”功能上线,用户通过“发红包”按钮,就能向通讯录的亲朋好友发红包,也可用“讨彩头”按钮主动讨红包。默认红包金额为1元,但大多数人都主动提高了红包面额,有50.2%的红包金额大于1元。

  紧随其后,1月25日,微信也推出了“新年红包”的新服务号。用户关注“新年红包”公众号后,可以发“拼手气群红包”,选择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另外还有一种“普通红包”,给好友发等额红包。“发红包”后,发放金额将从发起人绑定的储蓄卡内扣除。

  支付宝钱包和微信的手机“抢红包”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交工具上存在的朋友圈、关系链使得“抢红包”活动的传播效率和转发率非常高,每个喜欢抢红包、发红包的好友都会不自觉地成为免费宣传者,在这样的滚雪球效应的加持下,“抢红包”活动的影响力成几何级数增长。第二,采用随机算法,有游戏性、趣味性,抢到红包的人红包中的金额有多有少、拉开档次,会让每一次红包的发放都能有炫耀、有懊恼、有话题,才会激发用户主动的分享和传播。第三是便利性,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的动作,操作步骤都很简单。

  “讨红包”的确让用户体验到了别样的过年乐趣,同时在这股热潮背后,是两大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日益激化的移动支付用户争夺战,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在特定时期推出的活动让它们获得短期的用户量大增长。据支付宝统计,“新年讨喜”功能上线当天就发出了222万个红包,金额超1800万元,平均每个红包都在80元以上,“讨红包”成功率高达49.2%。另据微信团队提供的数据,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有近万个红包被领取。由此可以预见,2014年“支付+社交”将是互联网大佬们争夺移动支付用户、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模式,当然,也将会有更多用户从中获益。(记者 李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