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聚才助力“四强”梦 南昌市人才工作综述

25.05.2015  18:53

编者按: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为“南昌人才活动周”。本报今日起开辟“助力‘四强’人才为本”专栏,对我市人才工作、典型人才、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进行集中报道,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南昌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人才项目为抓手,狠抓人才工作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工作载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如今,我市已形成了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正在我市打造核心增长极、共筑“四强”梦的征程中迸发出无穷活力。

筑巢引凤 各类英才荟萃

留美博士胡春华在海外有着自己的事业和优厚的待遇。虽然已在国外拥有良好的事业平台,当得知南昌的“洪城计划”优惠政策时,2012年他放弃在国外已积累的一切,回到南昌发展。胡春华说:“南昌出台这么好的政策,我可以回到家乡作更大贡献,还可以经常看看父母,何乐而不为。

如何让人才乐意来?近几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开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紧缺专门人才。去年,我市制定下发了《南昌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标志着推进我市优秀中青年人才成长有了新形式、新渠道,可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类别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要,推动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我市积极与驻外机构、社会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合作,研究制定了《南昌市引进人才联络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市驻外办事处、一线城市高校等机构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依托联络站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除政策引领外,我市还快速推动全市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序推进引才育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00余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长江学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者31人、团队4个;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工作站17家……南昌已日益成为人才聚集高地。

服务发展 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生产力。

落户于经开区的欧菲光集团,看到了印刷电子技术在未来柔性光电器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崔铮博士,成立“柔性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开发基于柔性材料的发光、光伏与印刷电子技术,欧菲光集团迎来“爆炸式”发展。2012年,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赵汉民博士,他带领晶能光电研发团队,用国际化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硅衬底LED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公司拥有的硅衬底氮化镓基LED材料与器件技术是一项改写半导体照明历史的颠覆性新技术,迄今为止已申请或获得国际国内各种专利200多项。2014年,公司LED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看到了人才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我市各企业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让人才在企业发展中释放“核动力”。在原有两家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2014年我市又新增四家院士工作站,包括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院士工作站、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正邦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以及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去年,全市新增13名博士后进站,当前我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17家,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52人。

惜才爱才 让人才扎根南昌

人才是可以流动的第一资源。我市充分认识到,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

2012年,我市建立了“市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和“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87名人才可“直谏”市领导,对联系人才给予更贴心的服务。我市还出台了《南昌市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一卡通”》实施办法,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为全市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发展、学习培训、人事代理、户口落户、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和医疗保障7个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很大程度上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对各项人才政策,我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2014年,我市兑现落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办法》,对符合《激励办法》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公示,并按程序进行资金拨付;组织了部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批赴成都、北戴河疗养;建设人才公寓,2015年中期所有楼栋均结构封顶,预计2016年人才公寓将交付使用……

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在这一系列的细节中,人才充分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南昌,用他们的智慧上演一段段发展传奇。(记者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