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打人者身份不该成为“伤医事件”焦点

27.02.2014  11:18

  昨日,有微博爆料,南京口腔医院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因为医院要安排一名男重症患者与一名女患者临床,被女患者父母打伤,受伤女护士脊髓损伤、心包胸腔积液,目前仍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网传打人者是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及其丈夫。(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又是一起伤医事件,但在这起伤医事件中打人者的身份却成为焦点,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对于在医院打人事件来说,无论是谁打人,只要事实清楚,都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不能因为打人者的身份而有所改变。这应该才是这起伤医事件的基点。如果逃出这个基点再去围绕着打人者的身份进行讨论,无疑就走进了死胡同。毕竟,打人在任何法治的环境中都是不允许的,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所以,在这起事件的过程中,医院通过发布微博来“确认”打人者身份,“网传”打人者的身份等都属于猜疑,而这样的猜疑本身应该交给警方去处理,还原事件的真相,找寻打人者的真实身份。

  因为这起事件的整个过程已经被医院的监控记录下来,而这也将成为最为详实的证据。对医院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将这段证据进行妥善保存,然后及时递交给警方处理。但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报警的人却是打人者,这有点匪夷所思。而打人者不仅报警,还向卫生局投诉。可以说,如果医院的护士安排男女病人同住一个病房是违规的,那这样的行为本身应该是医院的处理范围,远远不能够导致打人者行凶的借口。而打人者之所以打人,就是因为其家人的病房被安排进了男性患者。当医院管理的矛盾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时候,更应该秉持法律的原则,违法的人以及违法的行为就应该走法律的程序。

  当医院和网友将焦点聚焦在打人者的身份上的时候,这样的关注无疑只能让事件的性质变化。因为在法律的世界中,人人平等是原则。过分关注打人者的身份,只能引起无谓的争端。让打人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才是根本,并不能将这样的关注点忽略掉。因为身份并不能成为打人行凶的护身符,无论其真实身份如何,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也好,检察院干部也罢,这些身份都是伤医事件之外应该考虑的事情。如果将关注焦点过分汇聚在打人者的身份上,就会扩大伤医事件的性质,歪曲事件的本来面目,更多道德谴责的成分会趁虚而入。而这却正是法律视角所不允许的。

  不过,一个细节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警方处警之后,“什么都没有处理”。这样的一个“什么都没有处理”不知为何,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这次处警行为本身也应该成为调查的内容,毕竟,作为医护人员受伤的事实摆在那里。“什么都没有处理”的确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所以,当伤医事件发生过后,打人者的身份会成为焦点,伤医事件的恶性性质也会成为焦点,但最核心的出发点却应该是以法律为基点,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