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无法办学籍 上万孩子去留两难

27.06.2014  17:53

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记者栾红)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今天关注:去年,我国建立全国统—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全国每一位学生“一人一生一号”,19位数字加字母就像是“教育户口”,如果没有它,升学、转学都不行。

但是,在北京,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学校办理不了这一大串的身份代码,要求他们回原籍办理。有些家长向中国之声反映,回家办理也是困难重重。家长们十分焦虑,难道自己的孩子要变成“黑户”了吗?

王建刚坐在出租房里愁眉不展。他是包头人,4年前来到北京,做手工艺品,摆摊卖钱。10岁的儿子在50米之外的宏翔学校读书。虽然一家三口挤在14平米的房子里,睡高低床,不过日子过得还算和美。直到一纸通知书搅乱了他的生活。

王建刚:学校让所有家长都带着孩子回老家办学籍号,结果我给老家打电话,说没上过学,哪来的学籍号啊。要不就从一年级开始重新上。

王建刚爱看新闻,早就听说过学籍号的事情。他说,曾几次询问学校,学校都说没问题。对此,学校董事长杨兵表示,学校也是今年刚刚收到教委的通知。

杨兵:我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们不能隐瞒。告诉家长,不想影响学生前途。收不到学生没关系,我们不能影响学生。

宏翔学校是民办学校,另一个称呼是打工子弟小学。因办学不达学校设置审批标准,未能获得教育部们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他们不能为学生建立统一学籍。类似的学校在朝阳区有19所。

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咨询了朝阳区教委下属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所有非京籍学生必须回原籍办理学籍,而教育部指示,各地将受理返乡子女学籍办理事宜。

工作人员:涉及到六年级新生入学,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没有学籍,北京没法点录。孩子以后升学成了问题,包括义务教育补贴等等。教育部5月下旬统一下文,要求全国各地接受孩子的学籍。

工作人员表示,去年曾大力宣传过,不知道为何有些家长没有注意到。如今家长当务之急是赶快回家办理学籍。

工作人员:去年开始执行这个政策时,国家统一给录过一遍。咱们这些家长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回家去录,今年政府准备再重新补录一次。明年到底还给不给录,那我就不敢肯定了。

王建刚和其他家长回家办户籍,却遇到了难题。

家长:没法办。

家长:他们就说没法办。

记者随机拨打了内蒙古、山东几所的小学。有的学校断然拒绝,有的学校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

受访学校:我同情你。但是你一年级没选择我,你的位置已经被占了。第二,你没有学籍号,我是不能办理转学手续的。

受访学校:像你现在这种情况,又不是初始年级一年级,这种情况我们从来没遇到过。

还有些学校表示,学籍可以办,人必须回来在家念书。

受访学校:户口是在这的是吧?

记者:对。

老师:那应该能。

记者:没有上过全国统一学籍号,可以吗?

老师:应该能吧。我再问问主任吧。

记者:我就是要问问,是不是回去念就有学籍号了?

老师:是啊。你回来念,就必须一直在这里。

根据北京市一些公益组织的测算,打工子弟学校共有100所左右,共有5、6万无学籍的学生。回乡办理学籍号,并不是系统制作数字这么简单。而是,给这些家长和孩子画了一个三叉路口,回家谋生,或是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

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回家办理学籍号,并不意味着赶孩子们回家读书。

记者:就是我们孩子必须要回去读书吗?

工作人员:你先回去办学籍,然后再按照相关手续,再来借读。

可实际情况更为复杂。除非孩子们能挤进公立学校,否则没法办理学籍的打工子弟学校也没法接受学籍。宏翔学校董事长杨兵:

记者:想回家读,能转学籍吗?

杨兵:不能转。如果能转,就能入籍。只能放在给他们入籍的学校里。

一提学生被迫回乡读书,昌平区金榜园小学校长商建峰十分担忧。

商建峰:很多成绩很优秀的学生,重点中学录取分远远超过了。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卡住了,被迫回家做留守儿童。家里也没人照顾孩子。回去孩子的安全怎么办?得有人照应啊?父母不出来挣钱怎么有钱养孩子,养老人啊。

孩子们回家了,宏翔学校董事长杨兵说,这可能是学校建立以来面对的最大困境了。招生无门,可能学校也慢慢得无法经营下去。

杨兵:明年学校能进多少学生,我在考虑呢。学生肯定会大幅减少,另外,开销负担可能会加大。采暖、工资……小孩多一点,收入多一点,少了之后,可能慢慢地就办不下去了。

王建刚把儿子一沓子厚厚地奖状拿出来,他将奖状塑封好,儿子成绩好,他很骄傲,所以更加不愿意让儿子回家。

王建刚:一回去一年都不见了。见到父母都不认识了。现在没有学籍,好在每天就能见到父母。我每天还能辅导一下。我儿子学习成绩很好。每年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