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打捞湖面垃圾11载 老人善举成公园最美风景[图]

13.01.2015  22:20

  核心提示

  现年72岁的张自远是原鹰潭市制革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从2004年开始义务打捞鹰潭人民公园湖面垃圾,没想到一“”就是11年。就是这么一位瘦瘦的老人,他的名字在鹰潭已妇孺皆知,他的故事早已成为“爱心正能量”。

  正如一名网友所说:“数九寒冬,老人的善举触动、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这种善举已经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形成热传递,将温暖输送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时刻感动、影响着万千市民。

  岳父过世“旷工”了两天

  起初有人说他“”,有人说他“作秀”,但张自远对此都只是付之一笑,只要身体健康,照旧出门。

  每天清晨6时左右,天蒙蒙亮,在鹰潭人民公园湖畔锻炼的市民都能看到一位瘦小的老人,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竹竿,将漂浮在湖面上的垃圾“”进网兜里,再用力拉上岸,倒进专门装垃圾的塑料桶里。

  他,不是专业的垃圾打捞人员,而是在尽一个市民的义务,而且尽了11年。

  他的名字叫张自远,原本是市制革厂退休职工,2004年7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义务打捞湖面垃圾的老人,名叫龚九印(当时暂住鹰潭的女儿家,几年如一日义务打捞东湖垃圾,在鹰潭传为美谈,后来搬回了老家),从此张自远便与打捞垃圾结下了不解之缘。

  龚九印回老家后,张自远坚持一个人在东湖义务打捞垃圾。2007年12月,管理部门雇了两名工作人员专门清洁东湖湖面,张自远则将阵地又转移到鹰潭人民公园的内湖。每天清晨,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5点多钟起床,步行6里多路到公园打捞湖面垃圾。

  对于张自远每天风雨无阻地坚持到鹰潭人民公园义务打捞湖面垃圾,起初有人说他“”,有人说他“作秀”,但张自远对此都只是付之一笑,只要身体健康,照旧出门。

  张自远说:“打捞垃圾就是我独特的锻炼活动,如果是夏天就起得更早一点;垃圾多的时候捞到自己累了饿了为止,垃圾少的时候捞到自己满意为止,像刮风下大雨的时候,垃圾特别多,就不是这一担而是七八担了,每担都是满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午没打捞完,下午又会来打捞。

  张自远说:“我要感谢政府,我现在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退休工资,用不着儿女来扶养我,所以我要对社会一点回报。

  11年来,张自远仅在2008年岳父过世时“旷工”了两天。说到这时,他心里又好像有点愧疚。

  张自远的妻子告诉记者,当初张自远义务打捞垃圾时,家里所有人也都是反对的,主要是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认为他年纪大了,不能太劳累。但是,看着他每天开心的样子,又是在为大家做好事,家人最终都变“反对”为“支持”了。

  “意外收获”的快乐

  随着垃圾一起打捞上来的,还有证件、票据等。对于这些“意外收获”,张自远都会把这些东西整理、晒干,能联系上的就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取,不能联系的就交给当地派出所。

  “11年了,来公园打捞垃圾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责任。”张自远表示,年纪大了,能力有限,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已经将这些当成了自己的“新工作”,会一直把义务打捞垃圾的事情做下去。

  在义务打捞湖面垃圾的过程中,张自远还有很多收获——随着垃圾一起打捞上来的,还有证件、票据等。对于这些“意外收获”,张自远都会把这些东西整理、晒干,能联系上的就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取,不能联系的就交给当地派出所。

  “我也丢过东西,知道着急的滋味,而且有的证件补办起来很麻烦。”张自远说。

  2007年的一天,市民黄小姐放有结婚证的钱包被盗了,与此同时又急着给小孩上户口,补办结婚证又有繁琐的程序,因为缺少结婚证无法给孩子上户口的她顿时陷入了困境。

  “要不你去丢东西的周边打听打听。”就在这个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黄女士。于是,黄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丢失钱包的人民公园打听,果真打听到张老先生打捞上来过结婚证件,于是准备第二天一早到公园的湖边等候张老。

  第二天早上7时许,黄女士本以为自己来得够早,没想到张老先生已经来这里打捞了一个多小时。满头大汗的老人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黄小姐遗失的结婚证,结婚证虽然被水浸泡过,但是没有任何损坏,晒干后的结婚证还被收压得很平整。张自远将结婚证交给黄女士后,便匆匆忙忙地去另一边的湖岸旁继续打捞垃圾。

  2012年,当地有位生意人装有20万借据的包丢了,没想到被张自远捞起并还给了他,他感激得不得了,甚至还拿出了一沓钱准备感谢老人,老人急忙谢绝……类似的暖心事还有很多。

  “你做一件好事,就会带给别人快乐,别人对你的感谢,又会让你更加快乐。”张自远说,正因为此,自己总感觉有用不完的力量。

  小偷偷他钱包后主动退还

  小伙子向张自远坦言,当时一不小心犯下了错误,但听说被盗的是张自远老人时,自己非常惭愧。

  事实上,张自远的收获还远不止这些。据老人透露,这些年,最让他难以忘的是2013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他更坚信正能量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老人回忆称,当时正值三伏天,虽然是清晨,张自远打捞垃圾1个多小时后,衣服已浸满了汗水。于是他将满是汗水的衣服随手放在路边,直到老人完成当天的打捞“任务”准备买点早点吃时才发现放在衣服内的钱包不见了。

  原来是一个小偷将他口袋里的钱包偷走了,当时老人顿时感到无比失望,整个心都是凉凉的。然而,这种失望并没有持续很久,就在一天后,一个陌生的年轻小伙找到他,并当面将钱还给了他。

  小伙子向张自远坦言,当时一不小心犯下了错误,但听说被盗的是张自远老人时,自己非常惭愧。小伙子还向老人保证,以后多向老先生学习,好好做人,不再做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这件事情也给老人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老人坚信这种正能量的影响是自己“一辈子的收获”。

  “他呀,我们都认识,常来公园里晨练或游玩的人,都知道张自远是公园出名的‘义务打捞员’。”也许是看到记者采访,一旁正在晨练的几位老奶奶立即停下来,围着记者说,“这么多年,不管刮风下雨,他天天都来义务捞垃圾。要不是他,湖面就不会这么干净。他是一个大好人,是公园最美的风景。

  善举默默改变市民习惯

  公园周边的居民都赞叹道:“水不堵了,环境好了,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更重要的是一位长者用行动影响着年轻人。

  张自远的善举,在感动市民的同时,也已经默默改变了不少市民的习惯。鹰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经常组织志愿者到湖面、江面义务捡垃圾,以实际行动向张自远学习、致敬,文明之风在市民当中得到传播。

  说不清用坏了多少根竹竿,打捞出多少垃圾,11年来,张自远老人打捞垃圾的身影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公园周边的居民都赞叹道:“水不堵了,环境好了,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更重要的是一位长者用行动影响着年轻人。

  “很多人知道我是义务打捞后,都会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一些家长带着小朋友来湖边游玩,看到我捞垃圾,也会教育孩子,老爷爷捞垃圾很辛苦,不要把冰棒纸、塑料袋往湖里扔。”张自远高兴地告诉记者,刚开始在这里打捞垃圾的时候,每天要打捞10多桶,大部分是白色垃圾,而现在白色垃圾越来越少了。

  “他是一个好人,他从不讲什么大道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众服务,他在无形之中,教育了我们,也教育了小孩,教育了身边的人。”鹰潭市园林管理科副主任熊开红说,“张师傅的这种精神是一个境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康春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