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神器”不再神奇 “限用”呼声渐起

11.04.2014  17:43

  “打车神器”致挑客拒载激增 “打车难”加剧 烧钱大战被指扰乱市场秩序

  “骨折了,要去医院换夹板,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的哥发现我没有通过打车软件预约,立即把我拒载了”……随着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风靡全国,5元、7元的打车补贴让的哥、新新人类趋之若鹜,但与此同时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的士拒载潮”,不少老弱病残等打车“刚需”乘客发现打车软件结出“恶果”:始于广州的扬手即停打车传统正日渐式微,的哥挑客、拒载猛增,打车难愈演愈烈。而打车软件定位不准、奖励金额说变就变也让的士司机开始感到困扰,有的士司机开始抵制打车软件。

  在此背景下,“禁用打车软件”呼声渐起。专家指出,打车软件如同渗入打车市场的“第三只手”,已经扰乱了供需关系和市场秩序。打车软件的补贴效应使得打车费用猛降、打车族激增,本属稀缺资源的的士被打车软件公司变相垄断,的士为抢补贴“空跑”路程增多,“刚需客”打车难可能被迫买车,这都使得本已负荷不轻的交通更“添堵”。

  专题文/ 记者耿旭静

  打车软件一度风靡广州。在烧钱大战白热化期间,打车软件曾开出最高15元一单的的士奖励。“10个的哥9个装了打车软件!”的哥杨师傅向记者描述当时的盛况。为了抢单方便,不少司机随身带了两部智能手机装快的、嘀嘀两大软件,巧用打车软件一个月可增收千元。然而由此带来的士司机挑客拒载现象愈演愈烈,而的士为抢补贴“空跑”路程增多加重交通负担,这些都饱受诟病,导致“禁用打车软件”呼声渐起。

  无诚信定位不准 的哥卸载软件

  如今广州的哥却开始纷纷卸载打车软件,多名的哥向记者列举“打车软件”劣迹:无诚信、补贴说变就变,定位不准,呼吁取缔打车软件,以免扰乱市场。

  “我被打车软件耍了几次了,以后不打算用了!”杨师傅怒斥打车软件“无诚信”。据介绍,年初曾有打车软件宣称15元一单的奖励,结果突然缩水成5元/单!“当时说一周返还一次。在返还的时候,奖励一下从每单15元缩水到5元!每天5单,一星期少返还350元。我们都很气愤,那之后就开始减少使用了,有的已经卸载了软件。

  打车软件定位不准也让很多司机很头痛。李师傅有次在滨江路营运,通过快的抢了一单距离300米的活。应答之后,李师傅与乘客联系才发现,确实距离300米,但乘客在珠江对岸的沿江路,“我足足绕了5公里才接到乘客,流量费、2个电话费、油费、时间成本……全部算上去,补贴全搭进去,我还亏了几块钱!” 还有一次,打车软件称距离500米,李师傅在内环路恒福路口附近抢单,联系乘客才发现,乘客是在广州东站,绕了五六公里去接客。

  “有一次,我按照约定时间抵达约定地点,结果乘客迟迟未来,原来乘客还没起床!”杨师傅表示,万一飞单就会被投诉,可能会损失几百元的补贴,但不“飞单”又会影响出租车的利用率。出租车本来就很稀缺,白天开出去满大街的客,却用大量的时间去等待接单乘客,对司机和其他乘客都不公平。

  烧钱数十亿 两软件占领九成市场

  去年上海首先兴起手机打车软件,到去年下半年,打车软件开始烧钱展开市场抢夺战。司机抢单成功交易后,司机、乘客均能获得数元到20元不等的补贴,打车软件也开始风靡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在烧去了数十亿元之后,背后站着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嘀嘀”和“快的”目前以43.6%和46.7%的比例牢牢把持打车软件前两名,合计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快的4月2日公布自己一季度的成绩单——营收1000万元。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或将于月内告停。两大打车软件对乘客的补贴3月起正快速“瘦身”,目前乘客每单可获3元或5元补贴,与高峰期10多元的补贴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两大打车软件对司机的补贴开始加码,每单7元。快的每天15单,最高奖励125元每天。而嘀嘀打车每天10单。

  对于司机,打车软件缺乏申辩机制,只要被投诉飞单,司机一周的补贴就会被扣。

  为了约束司机,打车软件一般规定,一旦抢单后,司机必须前往接客,否则乘客可以投诉,“飞单”司机将遭到惩罚。快的规定,司机一周一次违约,取消本周内所有奖励。一周三次违约将被永久封号。嘀嘀则规定,司机作弊收益将被全部扣除。

  “刚需打车族”被迫买车加剧拥堵

  日常扬手打车的主流人群包括“老弱病残”、外地游客,多数市民急需时才会打车。“打车软件让我妈妈打不到车”,马云的感叹是矛盾升级的代言词。打车的主流人群之一的老人孩子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在这场市场大战中成为受害者。55岁市民李先生说,自己手机没装打车软件,也不会用微信、支付宝,打车软件让自己抢不到车,只能考虑买车。 “用了打车软件也经常被挑客拒载,考虑到孩子要上学了,只能买车了。” 市民孙女士说。

  打车软件

  引发的恶果

  恶果一:“拒载

  “骨折了,要去医院换夹板,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的哥发现我不是打车软件预约的,立即把我拒载了”……家住中海康城的王先生讲述了打车遭拒的经历。的哥面露难色:“不好意思,我已被预约了,要爽约可能进黑名单,不能拉你。”正在此时,一名男士气喘吁吁从后面跑过来,开门上了车。 “打车明明是扬手即停的,而且讲究先来后到,没想到却被打车软件给坏了规矩。”王先生表示,“老人和小孩不会用软件,怎能打到车呢?

  恶果二:“挑客”  

  打车软件还导致的士挑客激增。有的哥坦承,距离远的客、不塞车的客最受欢迎,如果去塞车黑点,基本没车愿意接单。市民苏女士最近和妹妹一起在以太广场打车,妹妹是到距离较远的华农,苏女士是到距离较近的广园新村。两人同时使用打车软件,很快妹妹就收到了应答,不到五分钟就被接走了。然而苏女士等了半个小时都无人应答。另外,乘客为了及时约到车,有时在语音呼叫时加价,这让部分的哥开始挑肥拣瘦。

  恶果三:“空跑”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最近“空跑”拒载的的士明显增加了:“打车软件诱惑的哥抢单拿补贴,这样会增加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昨天8时早高峰期间,记者在滨江东路扬手打车,尽管不时有空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却不愿理会路边招手的乘客。“广州打车向来扬手即停,现在却不太管用了。”刘先生告诉记者。的哥张师傅表示,“一天有10~15单的补贴,不拿完补贴,心里就痒痒。

  恶果四:垄断车源

  不少市民质疑,出租车资源被打车软件垄断了,今后想打车只能选打车软件。不仅如此,部分市民为了增加高峰期打车的成功率,通过打车软件加价打车,形成了恶性竞争。傍晚6时,葛小姐在人民中路通过打车软件叫了一辆车,没想到发现的哥从接单开始就进行计费,但怕的哥拒载,葛小姐只好认账。但的哥表示这是选择打车软件的无奈之举:“如果接了单,不打表空车跑,万一遇到较真的乘客投诉拒载,就会得不偿失。

  恶果五:打车族激增

  “在补贴最高峰,两边拿补贴,打车基本不用自己掏钱,实在太爽了!”不少年轻人分享打车心得。据悉,不少新新人类本来很少打车,也加入到打车的行列,使得打车的人骤然增加,与真正需要打车的人抢车,加剧了打车难。刘先生是名上班族,本来是公交出行。但如果使用打车软件,可以嘀嘀、快的两边拿补贴,之前5元一单,可以拿10元补贴,自己掏8元就可以了,比挤公交只多花4元,“路上时间可以节省半小时,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