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车软件混战 补贴齐降“烧钱”或近尾声
中新社西安3月4日电 (记者 张一辰)西安“80后”张铭是手机打车软件的忠实拥趸,4日清晨他诧异地发现,以往随机所获的打车补贴已降至8元人民币,创出“新低”。3月4日,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款打车软件“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同时下调了打车补贴。
手机打车软件以其方便快捷与随机补贴等特点,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30余个城市受到年轻人追捧。
据统计,“嘀嘀打车”从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日订单峰值超过200万,补贴高达4亿元。而其竞争对手“快的打车”截至2月10日,其日均订单量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移动支付应用)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打车软件“角力”可见一斑。
“打车软件补贴降低,今早开了快2个小时,通过打车软件仅接到一单生意,以往此时订单多得都抢不过来。”43岁的“老的哥”赵建军4日告诉记者。
供职于西安高新区的李君如说,从家到公司距离约为6公里,通过打车软件每天上班都坐“免费”出租车,现如今,随着“补贴”下调,还需要“自掏”5元。
张铭表示,与电话叫车、路边等车相比,打车软件无疑方便了很多,只要不倒贴钱,“补贴”即便下调,他仍会继续使用。
持续了3个月的“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的“烧钱大战”,随着双方发表声明与实施的调价举措而逐步降温。
“快的打车”方面表示,打车软件是为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而其所采取现金补贴措施,随着同行的跟进,最终成为一场举国关注的“打车大战”,由此也引发了诸如“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打车难等新问题。
“嘀嘀打车”官方回应称,打车的现金补贴一方面调动了司机与乘客的积极性,同时也因行业过快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并希望与同行公平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打车软件服务人群主要集中于内地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并无对应市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竞争的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巨头对于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短期来看,打车“补贴”给司机和乘客带来短暂经济效益,长期而言,该行为影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消费者的利益也将受到侵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