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打车软件烧钱战降温 10元奖励变5元

11.02.2014  10:31

  老出租车司机认为还是要以服务赢市场

  “小伙伴们现在使用微信支付车费,每单立减5元,每天最多可减15元!出行要便捷,马上用嘀嘀哦!”昨日10时57分,手机上显示的嘀嘀打车提示信息让不少网友惊呼:“刚占一个月便宜,难道这么快就结束了?”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返现10元优惠降为5元,标志着打车软件烧钱战降温,业内对此看法也不少。

   现象:10元奖励变5元,烧钱战降温

  “咦?今天怎么才优惠5元钱?”昨日中午,车牌号为辽AEU0××的出租车司机梁师傅在和一位乘客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奖励都从10元变成了5元,和1月10日开始实施的“乘客每笔车费减少10元,给司机补贴10元”相比减少了一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打车软件首轮的烧钱战已经开始降温。

  不过降温并不代表“战争”结束。就在此时,烧钱战的另一主体快的打车软件和支付宝乘胜追击。支付宝在昨日上午表示,尽管微信支付奖励已经折半,但是他们未变,每位乘客每单依然可以得到10元奖励(每天可用4笔),司机每单依然可以得到15元奖励(每天可用10笔)。为了增强服务性,支付宝手机客户端里还增加了快的打车应用,无需登录快的打车软件,就可以叫车付款。

  随后不久,网上又传出一种声音说,快的打车软件和支付宝也挺不住了,即将停止所有奖励政策。很快,支付宝方回应称这纯属造谣。

  说法:靠烧钱吸引顾客,非长久之计

  “打车软件的出现和烧钱‘战争’确实给市民提供了便利和便宜,也让出租车司机多赚出一个月的钱,但最终市场还是应该拼服务,所以该冷静了。”从业15年的出租车司机倪先生表示,出租车烧钱“战争”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一方面是出现安全隐患,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看手机不安全。另一方面是扰乱了正常的出租车秩序和信誉体系。例如,高峰期打车去高峰地点,众多出租车司机因等待抢活赚奖励而拒载;一车多号,出租车司机互相冒充乘客预约打车赚钱;出租车司机频繁使用打车软件,经常出现半途拼客、延长到达时间等情况。

  “单纯以烧钱为吸引手段不可行,最终还是要以服务为主。”倪先生说,打车软件为了培育市场,以“烧钱”补贴的方式引导司机和乘客用手机收付并不存在稳定性,总有一天这种奖励政策会结束,仍得以服务为主,而且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几年前,沈阳有一个出租车公司实行了电话叫车业务,和打车软件不同的是,该公司还有自己的出租车作为支撑,但最后还是默默失声。主要就是因为在市场实践中,有很多情况发生。例如高峰期时到处都是需要打车的客人,叫车无用。这些都需要细细地对市场进行研究并不断地实践,不是靠简单的“烧钱”就能完成的。

  打车软件晒成绩单:日均订单近200万

  打车软件的烧钱“战争”,已恰好持续了1个月。

  1月10日,嘀嘀打车软件开始上线微信支付,并给予乘客和司机各10元的奖励,随后,快的打车便做出同样的奖励计划作为响应。

  1月21日下午,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再投5亿元,在维持乘客每单奖励10元的基础上,给司机每单再奖励5元,总计15元,以争取客户端的使用。

  2月10日,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官方发布,从补贴活动上线以来,全国日均订单量已达到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

  而微信和嘀嘀打车的数据是,截至2月7日,通过微信支付打车的订单总量已突破500万。全国日均订单为70万,其中微信支付订单超过48万单。(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邓丽婧)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