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粮农致富梦

24.12.2014  13:35

  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就是要确保农民手中的粮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

  12月14日上午,在奉新县干洲镇粮食购销公司,正在付款窗口结账的干洲村种粮大户周期友对记者说:“我家今年种了300多亩田,收获了30多万斤晚稻,要是按市场价卖,即使全部卖掉,也只能赚到7万多元。托市收购‘托’起了价格,晚稻比去年还多赚了2万元。我明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我省中晚稻喜获丰收,农民期盼中晚稻能卖个好价钱。然而,市场收购价格令广大农民焦虑,全省晚稻市场收购价每市斤1.30元,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粮食丰收了,就要保护农民利益。10月27日,我省及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中晚稻最低保护价为每市斤1.38元,比去年每市斤提高0.03元。

  省农发行行长李贤文说:“为确保粮农‘粮出手、钱到手’,省农发行备足了中晚稻收购资金等粮进仓,严禁给农民打‘白条’。”中储粮万年直属库负责人说,县农发行按收储企业3至5天收购量,投放和拨付收购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农民售粮款,结账率100%,农民售粮的积极性高涨。

  托市收购启动后,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向托市价看齐,与国有粮企争夺粮源。江西圣牛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晖介绍,优质品种“黄花粘”是他们公司加工的大头。为多收粮源,公司将收购价格由每百斤143元提高到148元。今年,与他们公司签订订单的农户,种粮比较效益上涨了5%。

  掌握卖粮主动权的农民,哪里价格高,就到哪里卖。12月17日,在鄱阳县清亮米业有限公司,记者碰到前来交粮的乐丰乡包家村农民夏风波。种了520亩田的夏风波兴奋地说:“今年,我家晚稻亩均纯收入达530元,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元。”鄱阳县农发行行长黄芦介绍:“今年,鄱阳县中晚稻收购价普遍上涨,晚稻每亩纯收入普遍比去年增加100多元。

  粮价的上涨,加上市场的回暖,使“稻强米弱”现象得到了改变。万年贡米集团董事长蔡阳厚介绍,他们公司大米出货量增加,品牌效益凸显。鄱阳县100多家民营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实现了盈利。从省有关部门传来的信息显示,今年,全省民营粮食企业效益普遍比去年有所增长。托市收购,还解决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难和卖难的问题。全省中晚稻价格企稳回升,使我省粮农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省粮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农民中晚稻亩均纯收入达490元,比去年增加49元,是历年来最高的。

  周 游 雷钦平 江西日报记者 宋海峰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