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江西跃向新高度

17.05.2014  15:37
扩大开放:江西跃向新高度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记者何宝庆

  5月,维多利亚湾风采依旧,而再次赴港招商的江西,面貌已然不同——站在这个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前,江西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加美好的期待和更加激扬的雄心。

  八面来风的维多利亚湾,与鄱阳湖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在中国中部版图上演的开放历程。

  一个新的高度——到2017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全省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开放的脚步,是当代江西人永远难忘的铿锵之音。因为,每一次开放格局的新突破,都意味着一次大的发展飞跃。

  我们不能忘记,1983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劲吹下,江西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门户开放、互利互惠、甚至让利”的指导思想,为全省开放确定了重点建设赣州、九江“南门北港”的“路线图”。我省在境外创立的第一家窗口公司——华赣企业有限公司,就选择在香港注册。

  我们也不能忘记,2001年底,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方略,继而依托区位优势提出“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的方针,强力推进“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江西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阶段。

  当时间走到2013年,江西开放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高点——

  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努力抢占新一轮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打造具有江西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省委、省政府2014年2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进而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全省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2013年,江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在全国居第1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第15位,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排名第16位。从中部地区看,江西的“三外”指标处于前列。

  一位在江西投资已达10多年的港商,讲述了对《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的感受:“从文件表述看,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开放视野已越过港澳台,投向广阔的全球市场。”是的,《意见》不仅提出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和规划扩大开放,而且提出要深化与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

  从蹒跚学步,到甘为配角,再到自信地舒展怀抱、放眼全球,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画卷,正在大开放这一如椽之笔的描绘下,显现迷人的魅力。

  一条宝贵的经验——开放决定着江西的前途和未来,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

  对一个长期关注江西经济发展的人来说,《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到2017年,力争利用外资突破110亿美元,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突破700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突破150家,外贸进出口额突破450亿美元。”

  要知道,在确定大开放主战略的2002年,江西全省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才仅仅2450亿元;而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才仅仅925亿元。

  2013年,江西省实际利用外资75.5亿美元,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3859.6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6倍多和9倍多。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南昌口岸出入境人次以年增近70%的速度飞速增长。

  专家分析指出,引入资金的数字,只是开放成就的具体表现。从更深层次看,江西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思想、门户开放,带来的最为积极的变化,是实现了资金的净流入;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则结束了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智力基础。

  资料显示,大开放主战略实施后,我省人才跨省流入与流出日趋平衡——2002年为1∶4.3,2003年为1∶1.2,2004年为1∶1.08,2005年为1∶1.04,2006年为1∶1,首次持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资金、技术、科学管理涌入的优质人力资源,成为江西扩大开放历程中的标志性特征。

  江钨控股集团董事长钟晓云说:“只要有了人才,没有资金可以融通资金,没有项目可以找到项目。”这家背负着沉重包袱的传统国企,依靠全球眼光和开放的胸襟,通过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实现项目和资金的集聚,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从1.2亿元到200亿元的突破,并在全球钨工业的产业高端抢得了一席之地。

  数字可以证明——大开放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所产生的发展推力,不仅巨大,而且具有强劲的加速度。

  10多年的开放变迁,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放决定着江西的前途和未来,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

  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全面扩大开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毫不犹豫地干,坚定不移地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放眼全球,经济发展正迅速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省长鹿心社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的全面扩大开放,不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而是围绕开放升级,以开放倒逼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开放红利期’。”

  开放就是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将成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动力。今日赣鄱,全面扩大开放已经扬帆起航——

  今年4月,我省出台新版《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西开放向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进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向社会资本伸出“橄榄枝”,向外界发出了江西对外来投资“非禁即放”的明确信号。

  将开放与改革相结合,成为我省强力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江西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混合所有制成为主线和“焦点”。吸纳和撬动的各类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影响力,江西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省国资委提出,只要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哪一家企业,哪部分资产,哪部分股权,都对海内外投资者、合作者全方位开放。

  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自担风险、创新方式走出去。

  …………

  《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扩大开放需要达成的新目标——“到2017年,开放型经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0%以上,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2%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2%以上”。

  在我国更深融入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有必要记住省委书记强卫的一句话: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认真真地“把脉”,仔仔细细地“开方”,一旦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毫不犹豫地干,坚定不移地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新一轮的大开放,全省党员干部需要更高的眼界和胸怀,需要对发展大势的敏锐把握和迅速行动的坚决和果敢。

  记者手记

  所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中,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而决定一个人发展能量大与小的关键,又在于其学识、胆识和实干。我省全面扩大开放,能不能取得省委、省政府预期的成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真正实现“开放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开放红利期”?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实现要素资源全球配置的同时,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获得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