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法律不能规范道德

30.07.2015  14:11

  □秦平

  正在审议中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再次引发人们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讨论。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明摆着,当然要扶,不扶对不起道德良心。但是一再发生的施救者被讹事件又让这个答案充满了风险与苦涩。

  在“扶不扶”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是道德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式微,因此,法律要为道德站台、助力。本着法律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近年来,各地立法都体现了保护好人的基本原则。

  街头施救陌生人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施救者可能会被指为加害者,要承担赔偿的责任;二是被救助人主张施救者处理不当加重了被救助者的伤情,而要求施救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