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抑偏的出路在法律
[一周聚焦:偷狗者之死]
公义表达莫丢法治思维
不久前,上海发生一起狗主人掐死偷狗贼事件。一名安徽来沪男子卞某在发现一男子毒死自家狗后上前制止,并与之争斗,最后勒死偷狗人。日前,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受理此案,并将对犯罪嫌疑人卞某提起公诉。与此同时,卞某家属和邻居称其来沪10多年,平时为人和善,故联名写信求酌情轻判。此事被曝上网后,议论纷纷,网友“大东李寻欢”总结:好多刑法知识点,案情再丰富一下可以出一道司考的案例分析题了。
在众多猫狗爱好者眼中,自家饲养的动物不是用以消遣逗趣的宠物,而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在法理角度,猫狗是主人个人的、具有生命的特殊财产,主人在饲养过程中投入人力和财力并建立感情,使得猫狗具有价值属性之外的不可替代的人格象征意义和精神属性。正因为此,诸多宠物论坛上也出现大量对“杀人”的狗主人卞某表示支持、对“杀狗”的偷狗人严词谴责的留言。 网友“风中摇曳的苇草说”:一个偷狗贼,偷的不仅是狗的生命,还在伤害它主人的感情。
这样的倾向性评价不是个例。在新浪微博话题“狗主人掐死偷狗贼”的一项观点PK中,截至10月26日,支持“偷狗贼有错在先,狗主人平时为人和善,被逼急了才错手杀人,应当酌情轻判!”的网友超过14700人次,反对轻判的投票人次维持在1700左右。可见,自我财产保护甚至是建立在正当防卫基础上的涉嫌故意伤害,仍然能在网络上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
不过,具备法治素养的活跃网友“胡冰蜀黍”称,“偷狗贼该死,但不该这么死”。虎扑体育论坛网友根据案情做出分析:狗贼逃跑已经是犯罪中止了,其后果是犯罪未遂。即使抓住了送派出所也就是教育罚款。而犯罪行为中止后,主人上前勒住脖子属于主观行为,此时狗贼由嫌疑人变为受害者。主人的行为已经由于客观上至人死亡,主观上并未预见危险行为潜在后果,故属于过失至人死。
网友“冬湛”深深觉得这“又是一个法与情的案例”。网友“rainie703”继续补充: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伦理问题,也是当下中国关于法与情的思考,到底要不要法外开恩?如果可以那法律尊严何在?人的生命价值又何在?到底如今中国的价值观该是怎样的呢?此种情况有很多是否每次都要法外开恩?法与情如何共处?
在网民看来,违法成本太低是对不良居心者的默许和纵容,而现下的法律恰对偷狗者的惩处力度不足。因此,网友们就希望在猫狗偷盗猖獗的如今,找到合适的个案,以鼓励宠物主人勇敢保护自己的财产,并借此震慑动物偷盗者。网友“reed_fan”由此得出结论,“法律不作为的恶果就是民间更激烈的冲突碰撞”。
在法治涵养缺失的过去,人们对于偷盗抢劫的恶人恶行抱有朴素的愤慨,只要抓到现行,无不群起而攻之。但在法治建设日益健全的当下,良善的正义感不能用拳头来发泄,而应靠法律来表达。无论出于公义还是私欲,当“法与情”有所对立,“只能站在法这边”。
[一周关注:微信宕机]
微信故障让手机奴隶大梦初醒
20日17时前后,微信上海机房出现“抽搐”,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登录和收发信息。面对满屏的错误提示“红色感叹号”,众多中国内地网友表示“惊呆了”。随着@人民日报 于17时47分宣布 “吐槽开始”,“微信挂了”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词汇。和“@作业本”一样,“通过微博才知道微信挂了”的“@互联网的那点事”感觉“怪怪的”。
尽管微信故障影响面有限,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但“微信这么一挂,成功地刷出了它的不可替代感”,或者称之“微信依赖症”。觉察到微信故障的《篮球先锋报》总编辑苏群在微博中写道,“ 当你发现这个故障并为此坐立不安时,说明你的手机已经严重异化——它原本给你带来方便,现在你却成了它的奴隶”。
这样的感叹同样出现在此后的微信朋友圈——“没法发微信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要和这个世界失联了!”——网友“xiaoyu”的感受引发众人共鸣。面对此番评价,微信团队或许有理由感到一丝得意,但东方网的评论作者王凯则呼吁广大用户自我反思: 先哲曾经说过,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同样的道理,在享受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应用带给你的方便时,一定要成为它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它绑架的奴隶。
有网民在传播这样一段文字,内容表达颇为无奈:“电话和短信时代的手机是一柄剑,微信和微博时代的手机变成了一张网。手机和网络拓展了我们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超忆症的痛苦,敌人进攻的情报已经送达我们手中,但同时铺天盖地的噪音已经把我们淹没。” 网友“石头”认为,这次微信“失联”事件反映人们过于依赖手机,忽略了周围的世界,“很多人都忘了,更真实更精彩的世界,其实在手机外” 。
除了上述带有哀伤气质的人文思考之外,还有网民对微信服务的屡次“掉链子”颇有怨言,毕竟自去年起,微信已多次爆发大面积的瘫痪故障。
根据腾讯公司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微信及其国际版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4.38亿户,比去年同期增长57%。有网络评论认为,微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待用户的态度也发生着悄然变化,“微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不再是上帝,更像是微信里的拾荒者”。
文章提醒,“所有解释权都属于腾讯”的城管式管理风格是危险的。微信承载了腾讯“连接一切”的梦想,商业化脚步不断加快,但这一切的核心是海量的用户,“只有在服务上做的更优秀才能留住用户的心,才有人愿意为你的野心买单”。
[一周人物:九号线色狼]
保护女性,法律比舆论更可靠
21日晚,一名中年男子在上海地铁9号线摸邻座女性大腿,被网友用手机拍下发到网上。围观网友通过对比发现,该男子很像去年7月曾被曝光的9号线“色狼”,两人相貌高度相似。上海澎湃新闻网根据网民分析判断,此番下手可能是“重操旧业”。
事实上,有关地铁色狼的新闻,沪上网民早已“见怪不怪”。不过,当看见女事主疑似遭遇侵害的视频,大部分人仍然 “看不下去”,愤然留言要求严惩“咸猪手”。而某些网民认为女子衣着暴露,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风凉话,也遭到大多数人的指责和反击。
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上,上海一些微博大号开始呼吁“全网通缉”,希望群策群力查出色狼的个人信息。《新浪上海新闻频道》 官方微博“@上海新闻播报”期间频频发声,附议道:上海地铁色狼频出,可除了个别人因为被人肉而落得身败名裂,大部分即使被查获也不过是刑拘几日便又逍遥法外。我们不提倡网络暴力,但法律亟需加强!
就在今年7月,同样在地铁九号线犯事的“咸猪手”王某,就是因为网民发起的“人肉搜索”,最终导致被行政拘留,同时遭遇被单位免职并开除党籍的“顶格处罚”。让不少网友疑惑的是,既然有这样轰动一时的“身败名裂”做警示,地铁色狼何以屡禁不绝?
网友“索菲莺”作了个人分析:必须承认,这名地铁色狼胆大妄为,如入无人之境。公共交通是“咸猪手”多发场所,但公共交通部门却消极防范,要么提醒女性乘坐时要严严实实地将自己的身体包裹起来,不能露出一丝儿“春光”。要么广发“英雄贴”,更有甚者,为女性设立专门候车区。殊不知,与其将女性关进物理“笼子”,不如将地铁色狼关进法律“笼子”。
的确,公共场合发生的性骚扰涉及到公共安全,比起舆论的撑腰,预防和治理性骚扰的最优渠道在法律。目前,法律法规对性骚扰没有明确界定,不仅是普通公民不懂如何依法自保,警方处置也常会找不到法律依据。换而言之,只要法律武器“缺位”,网络上传播再广的女性“防狼”招数也只会是靠不住的“治标不治本”。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