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家朱其:蹩脚的中国当代艺术让人看了想吐

09.09.2015  09:51
原标题:艺术批评家朱其:蹩脚的中国当代艺术让人看了想吐

古人把为装点门面而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统称为“附庸风雅”,风雅是个褒义词,附庸就是抱了“风雅”的大腿,以提升自己的档次;现在看,“附庸风雅”虽然仍然是个带贬义的成语,但它包含一个合理的内涵:附庸者知道什么是“风雅”。

当下,当代艺术的“充胖”风在艺术圈里荡漾蔓延,光怪陆离的各种“看不懂”被标榜成“深度和先锋”的作品,被装在奢华和高档的“礼盒”里,用来迎合一些急需增加自己“文化身价”的人们——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再重要,这些人看重的是知名度大、价格昂贵、包装精美、奢侈品位等所谓艺术品的添头、浇头和噱头……

譬如,一些对当代艺术不甚了解的观众,以社交的方式踏入艺术圈边缘,目睹一些演变为商业明星的前卫艺术家的价格扶摇直上,便盲目地“附庸”膜拜,看不清“顶着前卫艺术家”名头的商业噱头。

那么,“顶着前卫艺术家”名头的究竟有哪些“浇头”呢?艺术批评家朱其指出,蹩脚的中国当代艺术让人“看了想吐”,他归纳的若干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有:拼贴、复制、挪用、摆拍、基因交配错误的怪物人、大师模仿、中国政治题材、底层题材等几类。走进周遭的当代艺术展览,能够完全突破上述表现手法的创作,是不是寥若晨星?

严格地说,当代艺术的本质具有批判性和前卫性。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者在不断试错,注定了它的作品不能像电视机生产那样件件是成品——甚至10件作品里9件是不成熟的蹩脚次品,唯有1件才将想象的尺度向彼岸推了几厘米。而让人吃惊的是,在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展销现场,相当多不太成熟的实验品和半成品,也会被包装成奇货可居的“当代艺术品”销售,扛着艺术家的头衔,利用自己成长的“辉煌”履历,窃喜于商业带来的“红利”。不少艺术家朋友在本月忙着赶场,也在掂量着自己作品的销量,不理想者会毫不犹豫地考虑今后换个展场。

上海的9月,琳琅满目的当代艺术展季次第到来。借此,要给艺术爱好者提个醒,尽可能地平视“看不明白”的艺术探索;对艺术你可以爱好,不要去“附庸”;如果你不自觉地去“附庸”了,也须明辨“风雅”,不要被“添头·浇头·噱头”噱进去。(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