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我们非读大学不可的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24年前,我从乡下来到了这里,满怀憧憬,从此和湖南师范大学一生结缘。我是一个小村里走出的乡村少年,大学无疑给了人生最重要的平台与起点。大学给了我今日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在学问人生路上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这么多年,在大学校园里行走,依然不敢轻易谈论大学,大学始终是我心中具有神圣意味的高地。我发自内心地敬畏它,爱它,仰视它。
今天,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敢问各位,除了按部就班完成一份大学学业,获得一纸文凭,今后找个合适的工作之外,我们是否还有更高的非读大学不可的理由?那么,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份走进大学的坚实理由。
每每从学院走过,常常会见到一位瘦削的中年男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上是身罹残疾的沈博建同学,心理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因为肌无力,沈博建同学不能站立,不能行走,写字都很困难的他,用12年的毅力战胜了自己,当年以594分的考分走进了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他告诉我们走进大学的理由:大学并不足以改变身体存在的现实,但大学可以孕育健康的灵魂,锻造生命的尊严。
大学最早的学科是医学、神学,文学和法学,大学一开始就是呵护人的身心,提升人的精神,锻造人的灵魂,让我们身心更加健康,精神趋于卓越,灵魂走向高贵的场所。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大学的经历将孕育我们自尊自信、不卑不亢的勇敢之心。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大学的目的正是养成我们的傲骨,也即陈寅恪所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了自我人格的卓越,这正是我们来到大学的根本理由。
读大学就是识读大师。走进学院,幸运的时候,我们可以遇见一位意气风发的长者,这位年近八旬却依然可以站着讲课3小时无丝毫懈怠的“年轻老人”,就是我们的老校长张楚廷先生,迄今为止著有近百部著作,论文逾1000篇,全国各高校学术演讲300多场,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依然敏于思考、勤于写作,每天著述都在1000字以上。先生常自喻为关不上的水龙头,他的思想就像关不住的水龙头源源不断地流淌。想当初,先生原本可以选择出任政府高官,但他却选择了作为校园的思想者。他的身上体现了大师的风范,那就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永不懈怠。站在讲台上,他就是大学!大学之大就是为大师所开启的知识空间与人格理想。
在大学里,课堂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聆听与对话、探讨与辩论,这是知识生活的基本形式。但大学不只是课堂,更是“视野、志同道合的友谊和图书馆的书籍”。大学也要考试,大学也有分数,但真正的大学并非一张考卷,几个分数,低层级的记诵之学不足以名之大学。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大学乃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文化生活。你们来这里,就是要学会过为文化所引领的积极的大学生活。大学作为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三重生活,一是个人生活,主题词是青春,彰显青春的关键词是健康、友谊、爱情;二是学习生活,主题词是学问,追求学问的关键是知识、智慧与创造;三是社会生活,主题词是责任,扩展责任的关键词是视野、情怀与担当。
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我们彼此的命运将休戚相关,互相缠绕。你们每一位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将全心全意,成为你们成长的见证者与陪伴者,而你们也将成为我们的骄傲,成为我们人生意义的源泉。(本文为作者在湖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