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时隔5年20亿再买弃子永祥股份 承诺能否兑现
2008年,曾从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手中,1.91亿购入永祥股份50%股份,2010年又剥离给通威集团
曾经被抛弃的资产,时隔5年后,又成为了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威股份”:600438)向投资者讲述多元化发展的“脚本”――一如2008年。
故事的主角依旧是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祥股份”),一家主要从事多晶硅、聚氯乙烯(PVC)、三氯氢硅和电石渣水泥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和通威股份同属一个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通威集团”)。
通威股份5月10日晚间发布的交易预案显示,其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权,交易价格为20亿元,增值率11.94%。虽然2013年和2014年,永祥股份分别亏损9968.09万元和1.29亿元,但交易方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还是签订了三年净利润不低于6.3亿元的业绩补偿承诺。
除了收购永祥股份,通威股份还将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通威集团刚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通威新能源,该公司目前尚处于筹备期,注册资本3月才到位。
此外,通威股份还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用于通威新能源所属的光伏电项目等。通威股份计划投入4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走多元化之路。
5年前,通威股份多元化失败还历历在目,如今,同一个地方其会否跌倒两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截至5月15日,通威股份复牌后已经连续5个涨停。
永祥股份曾作为优质资产注入通威股份
这是通威股份时隔5年后再提多元化发展,上一次其进入光伏产业以失败告终。
对于关注通威股份的投资者而言,永祥股份并不陌生,其正是2010年上市公司所剥离的“不良”资产。
2008年2月,通威股份从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手中,分别购入永祥股份48%和2%的股份,交易总金额为1.91亿元,上市公司以现金方式完成上述收购。
通威集团称,上述交易的目的是“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利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给投资者更大回报。”
上述交易完成后,通威股份成为永祥股份第一大股东,永祥股份的业务成为上市公司第二主业。
当时,永祥股份拥有年产12万吨的PVC生产线,且在2007年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该项目在2008年6月才投入生产。
自1995年成立以来,通威股份主要从事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述交易完成后,通威股份主业从单一的饲料产业,变为饲料和化工及新能源双主业发展。
2008年,永祥股份为上市公司带来了4064.96万元的净利润,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8.5%。
通威股份在2009年8月发布的中报中,认为“虽然多晶硅价格回升还较为缓慢,但行业的复苏已显现。”不过,几个月后,通威股份还是打算将永祥股份剥离,卖给控股股东通威集团。
2010年2月,通威股份与控股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永祥股份50%股权转让给通威集团,作价2.48亿元。这距通威股份买下永祥股份刚好两年时间。
关于此次剥离,通威股份称:“前次收购永祥股份目的在于进入新能源行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一方面国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且持续低迷,永祥股份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永祥股份发展前景不明确。”
通威股份还表示:“本次转让永祥股份的股权,能够集中公司资源做大、做强饲料产品业务,保持水产饲料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主导地位,给投资者稳定、持续、可靠的回报。”
不过,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显然不认为永祥股份“前景不明确”:2010年7月,永祥股份二期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40亿元的年产6000吨多晶硅项目也同时正式奠基。
2010年9月,通威集团以作价1.82亿元的债权和现金参与了四川永祥增资。随后,永祥股份又通过几次增发,引入了新的股东与资本。
永祥股份曾欲借壳终失败
2011年7月,永祥股份还计划“借壳”*ST远东,寻求上市。此时,其估价高达39.54亿元。
永祥股份借壳上市的消息传出来后,通威股份当初剥离“不良资产”的行为遭到质疑。通威股份2011年8月9日发公告解释称,由于2008年10月开始,多晶硅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永祥公司多晶硅业务的2期计划不具备实施条件,故将永祥股份转让。
对于2010年7月永祥股份启动新的多晶硅项目,通威股份表示:“2010年7月开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光伏产业终端市场重新启动,多晶硅市场价格逐步回暖。在此形势下,永祥公司同期启动多晶硅业务2期工程计划是该公司现有股东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自主经营行为。”
不过,由于“光伏产业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短期内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因而资产重组事项难以继续推进”,2012年6月,永祥股份借壳以失败告终。
购入好时机又来了?
兜兜转转了一圈之后,永祥股份拟又回到通威股份的怀抱。
2015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95亿元,同比增加1.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92万元。养殖业低迷拖累公司业绩。
通威股份称:“通过本次重组,上市公司将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的光伏行业”,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综合实力。
同样的话语,通威股份在2009年的中报也曾说过:“世界各国均将太阳能发电作为最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方向,行业前景不容怀疑。”不过,随后,永祥股份就被甩卖。
虽然市场有质疑,但严轲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其认为公司收购和剥离永祥股份的行为是正确的,“我们在多晶硅发展最好的时候,购入永祥股份,为公司盈利,又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剥离资产,避免公司遭受损失。”
严轲称,现在国家对光伏产业有很多支持,是再次进入的好时机。
三年6.3亿元净利承诺能否兑现
通威股份和巨星集团还对永祥股份未来的业绩进行了承诺:2015年永祥股份实现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2015年和2016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1亿元,2015年至2017年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6.3亿元。未完成部分由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以现金方式补偿。
2013年和2014年,永祥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和8.5亿元,同期净利润为-9968.09万元和-1.29亿元。其解释称,2013-2014年, 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聚氯乙烯。由于多晶硅业务进行技改,未达到生产经营状态,对永祥股份经营业绩贡献较小。
永祥股份称,随着多晶硅产能扩大和产量释放,未来永祥股份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2011年,永祥股份试图“借壳上市”时,也对未来的业务进行了承诺:2011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2011年和2012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6亿元,2011年至201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1.7亿元。
不过,最终由于对永祥股份未来盈利能力存疑,上述重组失败。现在回头看,永祥股份后来的业绩并不足以支撑其当时的承诺。
对于未来多晶硅的价格走势,孟宪淦预计:“会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在公告中强调,上述承诺和公司的盈利预测无关,最终能否实现将取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和永祥股份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永祥股份在承诺期内存在实际净利润达不到上述承诺的风险”。
按照预案,永祥股份未来生产的多晶硅,有50%左右将会卖给通威集团的子公司合肥通威。合肥通威前身为合肥赛维,2013年9月通威集团收购合肥赛维时,因光伏行业低迷、市场不景气和经营困难,处于停止生产经营的状态,2014年10月合肥通威才恢复生产,主要进行前期设备调试、新招员工培训和试生产。
公告称,合肥通威未来的盈利能力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不过,严轲表示,合肥通威作为曾经最大光伏企业,恢复生产后,有能力承接永祥股份的多晶硅产品。
对于现阶段进入光伏产业的前景,孟宪淦认为,一切都在理想状态下的话,就是工程能及时并网,发的电能及时卖出去的话,行业收益还是不错。
“但注意,我说的是一切都处于理想状态。”孟宪淦强调。(记者 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