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不是名利场

21.08.2016  03:09
江西教育网特约评论员 付达杰   近日,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该规划旨在“提出2017-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进度安排,为地方和职业院校组织比赛提供依据。”作为职业院校基层教学管理者和长期组织指导学生参赛的老师,倍感责任重大,压力山大。   技能竞赛对于职业教育的作用十分巨大并得到社会各界共识,诚如规划(征求意见稿)所言“技能大赛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助力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了解、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遴选优秀教师、选拔优秀学生,组织竞赛团队,开展赛事集训,成为职业院校基层教学单位的重要教学活动。一些地方、学校也出台了很多激励制度,包括物质奖励和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政策奖励,参与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环节。技能竞赛成绩已经成为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声誉的重要标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已经蔚然成风。   诚然这些“已经”,足以说明技能竞赛的成效,却也暴露了两个问题:   一是技能竞赛成绩导向下的教育功利性。当技能竞赛突出重要并成为焦点时,一些院校唯奖论英雄,过度关注竞赛获奖,为了竞赛而竞赛,为了获奖而获奖。一些院校为了激励师生拿奖,对于获奖团队,不惜重金奖励数十万。而对于技能竞赛如何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如何引导行业企业了解职业教育,鲜有思考与实践。   二是技能竞赛指导下的教育公平性。对于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来说,学校往往为其提供最好的老师予以指导、配备最好的实训条件予以支持、投入最多的时间、财力和物力予以保障。这本是体现了学校对技能竞赛的重视性,但在一定程度消耗了正常教学资源。虽然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也是一项竞技活动,但她毕竟不是体育竞技和其他商业竞技,而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竞技。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如果将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少部分参赛选手,对于其他未参赛的广大师生,则有失公允。   笔者认为,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少数经过选拔指导的学生争金夺银的平台,而应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职业院校来讲,技能竞赛只有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普惠到所有学生、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技能竞赛不是名利场,而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作者简介:付达杰,副教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经济师,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并在中央党校理论网、中国高职高专网发表专题稿件。)   编辑:吴永亮 审核:罗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