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协话语权 提高协商民主能力

06.11.2015  15:52

  ●黄梅

  近年来,修水县政协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握两个主题、履行三项职能,牢牢把握政协话语权,确立“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难事必商量”的工作原则,通过协商凝心聚力,通过协商广集民智,通过协商化解矛盾,为县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围绕党政工作重点,突出协商特色。一是把握协商形式。县政协认真组织主席会、常委会、全会等主要会议,围绕县域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重大课题邀请党政领导面对面协商,重点抓好年中政府工作通报、年末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征求意见、全会大会发言和联组讨论这四个关键点认真组织协商。二是做好协商准备。为了委员发言更具针对性,县政协及早开展调查研究,及早阅读相关报告,及早选择综合素质高、议政能力强的委员作重点发言。三是明确协商要求。县政协坚持常委会协商求准,大会求发言协商求精,界别联组协商求实。2013年,县政协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时,就针对财政指标的确定、民生项目的拟订、工业项目降低耗能等几个事关全局的议题深入协商,协商成果被报告(定稿)全部采纳。

  围绕民生热点难点,创新协商形式。呵护民生、维护民利是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县政协与修水报、修水电视台合作创办《修江议政厅》栏目,每期围绕一个焦点问题协商,先后就小区物业管理、老城区改造、农村垃圾整治等专题协商议政。县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摆情况、提问题、谈建议,并通过电视专题、报纸专栏,取得明显成效。政府部门释疑解惑,听取真知灼见,推动了工作发展;群众代表下情上达,维护了自身权益;委员代表积极履职,展示了政协组织风采。

  围绕提案办理落实,强化协商力度。县政协把协商贯穿在提案工作的全过程。审查时,强化提案委员会与委员的协商,不该立案的协商后不立案;交办时,强化县委、县政府办,县政协提案办与拟办单位的协商,杜绝提案回娘家、承办不对口等问题;办理时,强化承办单位与提案撰写委员协商,要求先见面,后办理,先协商,后办理;督查时,强化督查部门与承办单位的协商,能落实的要求落实,不能落实的要求做好解释说明。在提案工作中,县政协淡化协商的柔性,突出协商的刚性,采取重点督办、政协常委中期视察、年末政协常委会集中评议、B类提案“回头看”等措施,确保在协商基础上将提案落实到位。

  围绕委员工作主体,畅通协商渠道。加强组织学习,提高委员综合素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搭建协商平台,如“三进三服务”、“双争四创”、民主评议等,畅通协商渠道,确保委员话有地方说。县政协还发挥乡镇片区委员联络组扎根基层的优势,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联系一个组,定期召开恳谈会,邀请乡镇领导面对面听取建议。围绕协商民主进程,健全协商机制。建立年度协商计划报送审核机制,每年的协商工作要点呈送县委审定批转;建立领导点题与委员征题机制,积极争取县党政领导支持,圈定协商专题;探索建立“不可行论证”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进行“不可行”论证,论证主体是政协委员及政协邀请的相关方面专家,论证内容主要是事关全局的经济、民生项目,论证成果以建议案报送。 (作者系修水县政协主席)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