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正确思路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把握正确思路、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立足中国,也应借鉴国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当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绝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借鉴。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挖掘历史,也应把握当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强对中外历史的学习研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还要看到,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才能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有这样的视角,做到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24个字,涉及古今中外等多个维度。按照这一思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样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成熟的标志和实力的象征,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