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留住
核心提示: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矿山更是金山银山,可以带来滚滚财富,但同时又是山石裸露、灰尘漫天、水土流失,青山不再……矿山成了青山的对立面。
如今,当你看到绿色矿山这个词汇时,能否想象出这种矿山长啥模样,与青山有着怎样的关联?
于2010年试点、2017年全面实施的全省绿色矿山建设,旨在让“金山银山”重回绿水青山,至今已初见成效——63家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其中36家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库,数量位居全国前十。
如何让“绿”还原为矿山本色、让“绿色发展”成为矿山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切实践行“两山”理论?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业务部门,并从全省建成、在建的绿色矿山中,选择了7座实地调查采访,类型涉及国有、私营,大中型、小型,露天采、地下采,金属矿、非金属矿,耗时近两个月,探究其建设“绿色”的举措、办法、不足,以及遇到的问题,以期对全省3000多座矿山的“绿色”创建有所启迪和借鉴。
今天推出本次调查报道的上篇,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黎 军 沈秋平 文/图
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企地和谐画卷。通讯员马海嘉摄
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生产指挥中心。
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花园式生产厂区。
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上,主要涉及以上方面的评价指标分布于1000分的各项考评项目中,可谓分类周详,严格细密。
面对这些考核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选矿山是如何策应的?
第一关——披绿复垦、废水处理、抑尘降噪
桃树、樱花树下,长满了灌木青草,整座山生机盎然。如果不是地上的行人步道,很难看出人工留下的痕迹。这是8月1日,记者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杨桃坞所见到的景象。
山体绿化、土地复垦,是绿色矿山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德兴铜矿在保护生态上的治标之举。
站在杨桃坞山顶,远处铜矿开采区的全貌尽收眼底,部分山体因开采而裸露在外。“几年前杨桃坞还跟在采区一样。”德兴铜矿副总工程师兼环境保护部主任、环保高级工程师占幼鸿告诉记者,“要不了多久,右边那片山坡也会像这里一样。”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边是开采后光秃秃的山体,一边已爬满了绿色。目前,德铜对可复垦废弃地都进行了生态恢复,复垦面积达502.26公顷,已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以及独有的底泥生态复垦技术,相关研究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国内国有第一大在采露天铜矿山,几十年的生态保护意识,也让德兴铜矿成为全国第一家顺利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绿色矿山,2019年荣获首届中国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同样的一幕,记者在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公司也看到。沿着办公楼边的沥青路往矿区走,一座数十亩绿地公园出现在眼前,绿树、草坪、亭台、小桥流水相得益彰。池塘里,几尾鱼悠闲地在荷叶下游弋。
矿山环境恢复并非简单地种点草皮、树木,关键在于土壤的修复,才能让“绿”长久留住。在所调查的7座矿山中,复绿复垦成为各矿山绿色建设的基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型矿山虽然主动复绿,但是因缺乏相关技术,未经覆土便种植树木、草皮,存在植被存活率低的隐患,或致未来治理成效不明显。
在矿山,水,往往是生态问题的关键。作为国有企业,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废水的治理。7月30日,在该公司黄沙矿区尾矿库环保处理站,记者看到,经过3座18米浓缩池处理后,矿区排放的水清澈无异味,排水口处安装了省环保部门的24小时监控设备,对铜、镉等含量可实时检测。
“现在水清了,原来的新坊河告别了‘牛奶’色。”6月7日,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花桥村村民邓红军谈起水的变化,十分满意。他说,以前山上采矿冲下来的污水直接排下来,泥沙多,呈乳白色,而现在流下来的水可以用于灌溉。他领着记者来到离他家不到百米的一处沟渠,只见两根大口径塑料管中哗哗流出的水,比较清澈。“这就是矿山排下的水。跟山上流下的溪水看不出差别。”这些水沿着沟渠汇入旁边的溪水,最终流进新坊河。
邓红军所言的矿山,归属民营宜春市雅山高岭土有限公司。这一变化源自去年开始的绿色矿山创建。目前,矿山已建了3个大型沉淀池。记者看到,从一个正在使用的沉淀池中流出的水与开采作业平台流下的水色差鲜明,前者基本无色,后者则呈乳白色。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些矿区基本都做到了雨污分流,但个别矿区附近的群众反映,由于矿山排水口处的排涝设施不完善,沟渠有时淤积,遇到汛期则会造成排水不畅导致倒灌,给出行和农事带来不便。
说起水泥厂,很多人会与灰尘满天,呛人口鼻联系到一块。然而,当置身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时,这里的环境将改变你的成见。该公司依山而建,自用矿山——猫子寨石灰岩矿区就在厂区后山。7月30日临近中午,行走于厂区,虽烈日当头,但吸入的空气是清新的,树木花草亦随处可见。沿着上山的水泥路行驶300来米便到了矿区。矿区使用数码电子雷管逐孔爆破,按一体式凿岩钻机穿孔采取脉冲式布袋收尘,运输车全部更换为矿用自卸汽车,倒料口正在紧张施工,即将可以实施封闭式作业,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实现了降噪除尘。“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矿山环境焕然一新。”公司安全环保部谭国富感慨地说。
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矿山或通过冲洗平台、洒水喷雾等办法,或采取地下破碎、室内堆放、喷淋、收尘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抑尘降噪,不仅矿(厂)区没有明显灰尘,也未给当地造成空气污染。
第二关——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数字智能
“绿色”,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简单恢复,更是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代表着矿企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
“吃干榨净”,成为绿色矿山内涵式发展的永恒课题。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德兴铜矿走出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之路。
德兴铜矿通过持续对高金低铜、高钼低铜资源开展综合评价,成功对0.25%的低品位矿石进行回收利用。据矿山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露采境界内低品位铜矿石量达1.9亿吨,金属量铜51万吨,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铜矿的地质储量。
“我们利用化学硫化技术,每年从废水中回收1500余吨铜金属,同时减轻了工业水处理压力。”在介绍德兴铜矿废水治理时,副矿长周炳豪情满怀。德兴铜矿利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每年从废石中回收铜700多吨;利用“重浮联合预选-粗精矿再磨-再选”新工艺,每年从尾矿中回收铜1000余吨……截至2019年,德兴铜矿铜回收率、金回收率、铜精矿品位、选矿回水复用率等9项指标达世界一流水平。
“以前无法加工生产的废料堆成了山,破坏了环境。新设备新技术投入运营后,一年就把这座‘山’消化掉了,而且生产的骨料比老产品价值更高。”孙传虎介绍说,对于含泥量高的废料,以前无从下手。通过考察学习,2017年,宏浩公司投入2500万元新建一条水洗机制砂生产线,解决了山皮土夹石问题。原先当作废料堆成山的山皮土夹石通过水洗加工成精品骨料,比干洗加工的骨料价格还要高,压滤产生的泥饼用于矿区复垦复绿。今年,公司还将投入1.5亿元,建设年产2亿块(折标)标准烧结页岩砖生产项目,将矿区表面的覆盖土、页岩及水洗产生的泥饼综合再利用,以实现资源百分之百利用率。
在“吃干榨净”过程中,除了设备、工艺起到了直接效果,技术革新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则发挥了如虎添翼的作用。
作为国有大型矿企,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用于科技创新,包括采矿选矿设备更新、废水处理工艺不断完善和创新等。建立了在线调度系统,可以实现生产流程和尾矿库在线监测、井下作业人员定位、应急救援指挥等管理功能。同时,在资源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方面,引进了业内先进的数字矿山软件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
7月31日,记者进入该公司3000吨新选厂中央控制室,只见占据整面墙的LED屏上,实时显示着选矿各个环节的作业情况。“哪个环节、哪台机器出现问题,都会在屏幕上反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现问题,我们就会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对于绿色矿山,数字矿山建设是项硬指标。但是,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国有矿企面临设备设施和厂房陈旧老化、开采作业条件差等状况,制约了发展,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而部分民营矿企基本没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开采工艺和管理层次相对落后。
第三关——绿色共享、企地和谐、社会形象
沿着德兴市花桥镇金山路一路行驶十余分钟,便抵达路的尽头——群山环绕中的金山矿业公司。金山路两旁形成独特的风景,一旁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几只白鹭在稻田上空舒展身姿飞翔,一旁是金山公司的矿区,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卷。
对标绿色矿山标准不难发现,“绿色、智能、共享”,是绿色矿山建设的主旋律。
“绿色是前提,生态环境保护好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受到影响才能和谐共处。”金山矿业地质测量部部长林永峰说,公司一直展现央企担当,打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矿山企业。井下采空区实行了填充全覆盖,生产的废水实现了循环利用,种种环保措施让当地村民叫好。
花桥镇黄柏洋村居民朱女士年轻时曾在这座矿山工作,工资是家中稳定的经济收入之一。如今,儿女在外打拼,家中还种了些菜地。“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没有感觉到什么污染。”据介绍,公司还经常派人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村民。
资助地方修桥、修路,开展精准扶贫、金秋助学活动,支持黄柏洋村、渔塘村建设……金山矿业不断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本着共享的理念和开放的心态管理矿企,才能真正促进矿山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强化社会责任。德兴铜矿树立“用未来思考今天”理念,以振兴中国铜工业为使命,推进矿区的绿色、高效、协调发展。该矿经处理的污水排入乐安河,在排污口设立了环保在线监测点,也被称为“阳光排口”。“这里对当地老百姓开放,他们随时可以进来查看监测的数据。”占幼鸿解释说。
该矿附近的海口镇杜村村民王小郎告诉记者:“铜矿的水达标,我们就没什么担心的。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田有地,农忙时在家种田,空闲时就到矿山做点零工,家里也建起了小洋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作为民营企业,长峰公司同样注重发展和谐的矿企与村镇关系,每年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健康扶贫的资金达240多万元。特别是出资100余万元与上海知名医院联合,以彭泽县人民医院为平台,建立了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目前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绿色矿山企业中,大中型国有企业相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小型民营矿企有所疏忽,缺乏长期规划;个别企业在处理与地方关系上因未考虑长远,可能出现影响长期发展的征迁等问题。
斩关夺隘——任重道远,合力而为
“请问是矿保处吗?我想咨询一下绿色矿山创建的程序和标准……”6月12日,记者在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采访时,处长张家菁接到了抚州市东乡区一家矿山企业打来的电话。
“今年这样的电话比较多。”张家菁说,“目前全省绿色矿山创建分批推进,有的矿企已经提前着手这项工作了。”在张家菁看来,通过几年的努力,很多矿企已经有了绿色矿山观念,矿业权人基本义务、绿色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意识得到加强。
200、3169,一个是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标数,一个是全省矿山的基数。以目前的战果,绿色矿山建设还任重道远。
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4月13日至29日,省自然资源厅组成专项调研组,赴赣州、吉安等10个设区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张家菁表示,调研发现了好的经验做法,也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涉及各方利益和矛盾,需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利、应急、财税等部门共同参与,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单打独斗的状况,部门共同推进、协同发力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根据《江西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意见》,我省分别从用矿、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了支持政策,但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调动矿山企业创建积极性。如,现有的财税扶持政策主要面向效益好、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对小型矿山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三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约束。仅通过在新出让采矿权合同中增加“绿色矿山及时完成建设任务”条款,来推动新立采矿权建设绿色矿山。
此次调研,有效推进了标准体系建设。7月17日,9项绿色矿山建设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各设区市均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赣州市、德兴市、永丰县上报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我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引领下,已有效推动绿色矿山集中区拓展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合力而为的局面初步形成,绿色矿业发展的成果正在巩固提升。
理顺关系、明晰职责,唯有在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省绿色矿山建设才能迎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