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感动大学生

27.11.2014  15:32

  20年如一日,带病编写600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找矿文稿》,临终前将其无偿捐献给党和国家,老地质专家杨衍忠的事迹和情怀感人肺腑。11月25日、26日,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分别在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举行,我省高校数千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报告:对于杨老来说,“退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

  在报告会上,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党委书记陈武、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副总工程师邓茂春、杨衍忠的小儿子杨卫民、杨衍忠日记整理小组工作人员吴珍等5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再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杨衍忠。

  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是和杨衍忠一起跋山涉水的同事。唐峻说,长年累月的野外地质工作,使老杨身患多种疾病,最让他痛苦的是经常发炎的痔疮。“为了减轻疼痛和不让流血渗出裤外,老杨叫他爱人给他做了好多类似‘尿不湿’一样的‘护垫’,野外工作时就垫上。”唐峻说。

  杨衍忠的小儿子回忆起父亲生前的场景时说:“退休对于爸爸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而已。一回到家,他就开始整日整夜地写啊、画啊。他和大山打了一辈子交道,最终又回到了大山。

  反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值得学习

  听完报告后,东华理工大学宣传部部长曹捷生十分感动,“作为一所以地学和核科学为办学特色的高校,我们学校很多师生都有野外科研、实习的经历,听完报告后,仿佛杨老的工作场景就在我们眼前。”曹捷生说,杨老在工作中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这种精神不仅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更将推动学校教书育人、抓好学风建设。

  “杨老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为了挚爱的事业,用上了毕生的精力。作为在校研究生,应该以杨老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钰莹说,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她一定会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做好本职工作,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成绩。

  “杨老爱岗敬业、踏实钻研的作风深深鼓舞了我,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柳凯说,今后他将把杨老当成自己的一个精神导师,无论在科研学术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要勤勤恳恳、踏实奉献。

  “这次报告会对于师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风、师风建设会,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只想着自己,大学生不应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成为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青年。”南昌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刘洋老师说。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