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抗战宣言》发表地 团结一心御外敌

17.07.2015  20:50

1937年的今天,中国《抗战宣言》发表,正式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近日,记者在庐山抗战博物馆看到,前来追溯这段历史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江西台记者柯一航报道:
走进庐山抗战博物馆,炎热的夏日,来此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有三四千人。对《抗战宣言》,多数人记忆模糊。
(录音)“抗战宣言我不了解,大概就是跟抗日有关吧。”“只是以前读书的时候知道一些。
作为《抗战宣言》的发表地——庐山谈话会会场当时是庐山图书馆。博物馆还专门重建了当时的场景。1937年7月17日上午,在图书馆这间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里,面对全国各党派代表、无党派知名人士及大学校长158人,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郑重宣布,此时已经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兴亡的最后关头,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够博得最后的胜利。如今,走进这个会场,还能听到《抗战宣言》中的一段话。
(现场音)“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庐山谈话在全国引起热烈响应。毛泽东对此的评论是,“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宣言”。庐山抗战博物馆白帆:
(录音)“主席台设在台下,特意坐在下面,与这些代表保持身份平等。(抗战宣言的时候,现场怎么样?)史料说,都是众人在叫好。
在此期间,国共第二次庐山会谈也正在进行中。也就在7月17号这天,由周恩来、博古、林伯渠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草拟出12条意见,通过宋美龄转交给蒋介石。最终双方在保留中国共产党名称、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庐山抗战博物馆白帆:
(录音)“国共合作谈判一共进行了五次,庐山两次。1937年9月6日,国共两党在南京就庐山谈判的分歧等后续问题继续会谈,并最终达成一致。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终于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以这种方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也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毛泽东指出,这两个宣言“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
研究九江抗战史的学者普遍认为,《抗战宣言》的发表在当时对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着积极意义。此后的抗战初期,中国军民在九江战区展现了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