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耀赣鄱四:必胜信念铸辉煌

05.09.2015  23:12

(江西广播网9月5日)系列录音述评《抗战精神耀赣鄱》第四篇《必胜信念铸辉煌》,由江西台记者柯一航采写。
 

   走进上高,寻访当年抗战遗迹.我们还可以看到写着“抗战必胜 建国必成”、“必胜信念 抗战到底”的抗战标语。这些告诉我们,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屠杀,赣鄱儿女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录音)“说明了当时军民上下抗战的决心,抱定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种抗战的态度,一定能够打败日本,抗战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赣鄱儿女的必胜信念来自于对战争发展的正确认识。日军攻入江西后,烧杀虏掠,欲以此摧毁江西军民的反抗勇气和战斗信心。“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姚名达发表了《江西的潜在力》等一系列文章,指出“局势转入胶着状态,愈持久愈对我有利,愈使敌不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民的斗志。江西抗战史专家蒋文澜:(录音)“公开发表,全省都知道,使江西人民增加了抗战的信心,使我们江西人民知道我们江西哪些条件是有利的,起鼓舞作用。
赣鄱儿女的必胜信念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民族自强。民族危亡关头,抗日将士坚守阵地,保卫疆土,誓死不让日寇轻易占领一寸土地。江西宜春地区走出去的抗日英雄易安华,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到,“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赣西抗战博物馆馆长宋子枫:(录音)“表达了一种在危难期间,一种爱国的情结,他说了视死忽如归,这种大义凛然的情节表达出来了。
赣鄱儿女的必胜信念激发了愈挫愈勇的战斗精神。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日本在江西大肆掳掠和压榨,并进行大规模“扫荡”、长期“清剿”和残酷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将士面临着缺衣少食、缺枪少炮、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但是,他们不惧困难,百折不挠,坚持战斗到底。新四军老战士葛华:(录音)“我们遭受几重包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几天几夜吃不上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照样打胜仗!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信念就是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念,为我们赢来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坚定必胜的信念,也定会让我们在实干兴赣的新征程上不断攻坚克难,再创辉煌。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恒立:(录音)“要学习抗战先烈他们身上金子般宝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当代年轻干部、青年学生都有指导作用,人只要拥有这种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