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李林怀着身孕上战场拼光最后一颗子弹

16.11.2015  14:13

李林侄女李舟玲讲李林故事。

在集美中学读书的李林。

在晋绥边区工作的李林。

  文/图 本报漳州特派记者 黄树金

  李林,这位25岁怀着身孕战死沙场名震晋绥边区的龙海抗日华侨女英雄,周恩来、贺龙、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均题词称颂,在漳州龙海却不为多数人所知。昨日为李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当地林靖华等老人自发在龙海石码镇街心公园,举办纪念李林图片书画展,深切缅怀女英雄。记者专程前往石码镇采访。

  李林的侄女李舟玲昨日也来到现场。据李舟玲的父亲李永成生前回忆,1936年起李林就再没回过家了,但依然给家里写信,在最后一封信中,李林说要去参加抗日队伍。抗战爆发后,李家举家迁往角美,从此便和李林失去了联系。但爷爷李瑞奇临终前还思念着女儿,呼喊着秀若(李林的原名)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李永成从事采购工作,每到一个地方,都寻找姐姐的下落,但始终杳无音信。找了半世纪才有线索,得知抗日女英雄李林就是自己的姐姐李秀若。

  在李舟玲的影集里,有一张这样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年迈的老人在陈茶的墓前深深鞠躬。李舟玲说,这是年事已高的姑父屈健来龙海石码寻亲,到祖母坟前祭拜。当时,屈健还前往塔口庵等地追思妻子李林。解放后,屈健在国家水利部工作。他曾来漳州寻找李林亲属两次,但都无功而返。后经文史工作人员进行反复论证,证明李林就是李秀若。

  学生李林

  14岁时求学集美

  曾加入抗日救国会和抗日义勇队

  李舟玲昨日说,爸爸李永成十几年前去世,妈妈苏梅英已80多岁。她经常听妈妈讲姑姑的故事。

  1915年冬,出生40天的李林被遗弃于芗城区塔口庵前。被舟玲奶奶陈茶捡回家抚养,取名李翠英,后又取名李秀若。3岁,李林被带到印尼,找经商的养父李瑞奇。1929年冬,14岁的李林和年幼的弟弟李永成随陈茶回国,定居石码。后到集美、杭州、上海等地求学。

  1931年春至1933年12月,李林在集美中学读初中。李林当时名叫李秀若,在学校加入“新团员”。当时的李林喜欢文艺,梦想成为文学家,还爱好文学和体育,最爱屠格涅夫的小说。其间,“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相继发生。李林加入集美学校抗日救国会和抗日义勇队,李林文采好,口才更好,富有感染力。

  从集美学校毕业后,李林在杭州女中读一年书,后转学到上海爱国女中。1935年李林担任宣传部长,所办的壁报成了学校里宣传抗日救亡的阵地。1936年暑假,参加暑期抗日宣传团,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她转学北平,就读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

  军人李林

  率骑兵连冲杀引开日伪军

  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1936年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大游行,要求政府立即对日绝交并释放“七君子”。李林担任北平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她把红旗高高举起,四周的同学立即围拢过来,排成六纵队开始游行。阻拦的大队警察出现后,用警棍抽打李林,但她仍将红旗紧紧抱在怀里,直至游行结束。之后,李林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李林来到太原。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两次出雁门关,组建游击队、骑兵营,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000名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为掩护700名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李林与集美

  渊源甚深

  抗日女英雄李林原名李秀若,祖籍福建龙溪(今漳州龙海市),3岁随养母侨居印尼,14岁时回到故乡,进集美学校读书。在集美求学的日子里,校主陈嘉庚先生身体力行教育兴国的伟大理想和倾资办学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她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1940年4月26日,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时任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委员及秘书主任的共产党员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上战场,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2009年,李林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入选“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他们这样评价

  英雄李林

  周恩来:中国的贞德

  周恩来总理把李林与法国15世纪反抗英国侵略战争的贞德相提并论,称她为“中国的贞德”。他还说:“民族女英雄,要为她树碑、写传记,好让青年学生广泛学习她的英雄精神”。

  贺龙:我们的女英雄

  贺龙称赞李林是“我们的女英雄”,号召所部向她学习,并亲赠一把小八音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