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总结德安县等第一批6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市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高标准积极组织开展第二批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2013年12月,瑞昌市等第二批5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全部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自此,我市除新近成立的共青城市外,实现了县级抗旱服务队全覆盖。
领导更重视,推进更有力。
2012年底,省防汛办在我市德安县召开了全省第二批抗旱服务队建设工作座谈会。会后,全市上下更加统一了认识,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水利局长会议等有关会上,市领导专门就抗旱服务队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市水利局将其列为县级水利工作年度目标考评指标,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批5个县级防汛部门更加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按照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政策的落实。相比于第一批建设的初探模式,第二批建设投入更大、标准更高,5支抗旱服务队全部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为3-6人,物资仓库面积都在200平米以上,其中瑞昌市还投入5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270平米的抗旱物资专用仓库,维养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且均超过5万元,其中瑞昌市为10万元。
在全省第一批建设典型——德安县的近距离示范带动下,我市第二批5个县(区)对于应怎么样建设抗旱服务队,有了一个可比可学的直观鲜活的样本,更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建设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了具体的建设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市防汛办也加强了实时调度,及时跟踪督导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县防汛办主动相互学习交流、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在2013年7月就提前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初步达到了建设标准,市防汛办在8月组织了市级初步验收。
管理更精细,运作更规范。
各地抗旱物资管理都更加注重落实专人管理制、分类摆放制、严格进出制、日常维养制等制度。所有抗旱设备都归类标识堆放,进行建档造册,设立固定资产台账,健全设备出入库程序,做好设备定期维养,做到了帐、物、卡相符,保证了设备性能正常化。庐山区、瑞昌市及时对2013年抗旱使用过的抗旱设备一一进行清洗、油封处理后重新入库存储,庐山区还强化了物资仓库防火防盗措施。
各地抗旱服务队伍建设都更加注重强化人员技术培训、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制定了抗旱服务队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编制了抗旱服务队应急响应预案,明确了抗旱服务队队长、会计、仓库管理员等职责,并都张挂明示,使抗旱服务队运作逐步走向制度化。
效应更彰显,发展更持续。
面对2013年严重旱情,全市每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克服人员少、经费不足的困难,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抗旱服务,更加凸显主力军作用。瑞昌市抗旱服务队一直坚守抗旱作业一线,实地解决农业灌溉难题,与村组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执勤,对重点区域和用水单位实行重点帮扶。全市县级抗旱服务队共投入技术人员330人次,支援抗旱设备2700台次,为村民维修机具510台次,在抗御高温伏旱中有效发挥了专业抗旱队伍的示范带动效应。
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各地积极探索抗旱服务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打好“公益、经营”两张牌。彭泽县抗旱服务队利用自身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实地帮助农民打井、抽水等灌溉保苗,还实行抗旱器材销售和维修的上门服务,做到随叫随到、随坏随修,并且在抗旱之余,积极开展小范围的经营活动,如承建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抗旱设备有偿租赁等活动,在赢得群众的普遍欢迎的同时,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